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商务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GIS? 它是怎样组成的? 在物流中有哪些应用?

【答案】(1)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 )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以采集、存贮、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GIS 由五个主要的元素所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

(3)GIS 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 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 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 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①辆路线模型

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

②网络物流模型

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 个仓库运往到M 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哪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

③分配集合模型

可以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 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④设施定位模型

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十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运用此模型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问题。

2. 网络经济的经济周期为什么与过去不同?

【答案】(1)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由于创新的产生不是连续的、平稳的,而是时高时低的,因此会出现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每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2)网络经济的经济周期发生的变化

①危机间隔时间缩短,发生较频繁;

②经济危机周期过程中危机、萧条、复苏与高涨阶段界限已不明显,成为危机、回升和高涨三个阶段;

③经济周期波动发生了某些形变,危机相对温和,没有大起大落。

(3)网络经济的经济周期与过去不同的原因:

①其中有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实行干预,缓和了危机的深刻程度,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等。但是,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生与深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的形成,才是经济周期波动发生变形的“最根本的、具有物质性和本源性的”原因。

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经济周期进一步变化。美国信息技术等高技术的产业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周期性产业,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③当美国1995年和19%年汽车产业和房地产业陷入萧条时,适逢信息技术产业异军突起,结果促进了经济再高涨。随着网络经济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兴起,会更有利于延缓衰退期的到来,而使经济继续趋向高涨。

④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作为调节资源优化配置的”第二只看不见的手”,补充了市场价格机制失灵的空缺,使经济运行趋于平稳。

3. 电子商务的发生与发展的脉络是什么?

【答案】(1)宏观视角

商务是指以商品交换为核心的经济事务的总和。可以将商务活动归纳为三个阶段:自然力商务阶段、机械力商务阶段和电子(力)商务阶段。

①自然力商务阶段

自然力商务阶段是指主要靠人力、牲畜力等为载体来进行商务活动的阶段。

②机械力商务阶段

在商务活动中,通过机械工具实现人的运动,通过语言、文字实现信息交流,再通过实物货币进行商品买卖,确定产权转移,最后才是商品的实物交割、货物移交、运输、入库等活动。

③电子(力)商务阶段

a. 早期电子商务。早期电子商务是指从电报的商务应用到计算机出现前的电子商务。早期的电子商务有7种主要工具:电报、电话、传真、广播、电视、电子支付卡和电子信用卡系统等。

b. 近代电子商务(1946年开始)。1946年人类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从20世纪50年代起,计算机在商务领域里获得了广泛的使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用计算机处理电报报文、发送商务文件。70年代人们开始采用电子数据交换作为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

c. 当代电子商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 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贸易的活动,电子商务开始获得飞速发展,并迅速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经营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Internet 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从大学、科研机构走向企业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己从早期的共享发展成为信息交换。

(2)微观视角

①初级信息化阶段

a. 初级生产信息化。在产品设计、制造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或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在生产过程自动化中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 )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等控制技术及自动检测(ACAT )技术。

b. 初级管理信息化。在企业信息管理、日常办公或生产计划调度等方面开始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OA ), 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 )系统的部分功能模块,初步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c. 初级商务信息化。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和产品宣传。

②中级信息化阶段

a. 中级生产信息化。进入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阶段。制造业加工过程实现计算机数字控制(CNC )和柔性加工制造(EMS ),开始实现主要工艺过程的分布式控制(DCS 和柔性控制(FCS ),在CAD , CNC , FMS , DCS.FCS 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更大进展。

b. 中级管理信息化。进入到管理信息集成阶段,基本实现制造资源管理MRPII ,企业资源计划(ERP )主要功能,开始探讨实施供应链管理(SCM )及客户关系管理(CRM )

c. 中级商务信息化。运用网站的互动功能,初步实现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往往在企业中级信息化阶段都包含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资源规划与整合,建立起企业级数据库、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共享; 初步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③高级信息化阶段

a. 高度生产信息化。在设计、生产等领域普遍使用CAD/CAM, DCS/FCS,全面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最优智能控制,进行跨地域、跨时空的网上协同设计和制造,即虚拟制造。

b. 高度管理信息化。在实现ERP 的基础上,进入知识管理阶段。实施企业供应链管理((SCM )、客户关系管理(CRM ),全面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

c. 高级商务信息化。实行BtoB , BtoC 完全方式的电子商务,将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 结合,通过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实现零库存。全程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

(3)生产力视角

从生产力角度分析电子商务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是从商务劳动的工具、商务劳动的对象和商务劳动的劳动者三个方面来对商务劳动进行历史进程的变迁分析和归纳。

①从商务劳动的工具发展过程看

商务劳动经历了从手工商务到机械商务、再到电子商务(电报、电话、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等)的发展过程。

②从商务对象的发展过程看

人类的商品生产是从简单实物商品到复杂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的发展过程,因此,商品的流通、交换(乃至消费)也是从简单实物商品到复杂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的发展过程。

③从商务劳动者的技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