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波大学海洋学院942食品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内菌丝。
【答案】基内菌丝是指放线菌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散,形成的大量色浅、较细、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菌丝。
2. 间歇灭菌法。
【答案】间歇灭菌法,又称分段灭菌法或丁达尔灭菌法,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一般是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在T 蒸煮以杀灭然其中的微生物营养体,
然后放至室温或
下保温过夜,诱使残留芽孢发芽,次日再以同法蒸煮和保温过夜,如此重复3天即可在较低的灭菌温度下同样达到彻底灭菌的良好效果。
3. 定向培育。
【答案】定向培育是指一种利用微生物的自发突变,并采用特定的选择条件,通过对微生物群体不断移植以选育出较优良菌株的古老方法。
4. 衣壳。
【答案】衣壳是指包围着病毒核酸的蛋白质外壳,由许多衣壳粒组成。
5. 放线菌。
【答案】放线菌是指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6. Martin 氏培养基。
【答案】Martin 氏培养基是一种对土壤中数量众多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因而能高效分离土壤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其中含有的孟加拉红、金霉素和链霉素是细菌抑制剂。
7. 附生微生物。
【答案】附生微生物是指生活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主要借植物外渗物质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微生物。
8. 多肽疫苗。
【答案】多肽疫苗,又称化学合成疫苗,是一类用人工的高免疫原性多肽片段制成的疫苗,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多肽疫苗等。
9. 霉菌。
【答案】霉菌,丝状真菌的俗称,是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即“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
10.连续培养。
【答案】连续培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培养方法。一般是通过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断补充营养和以同样的速率移出培养物来实现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二、是非题
11.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也可以在普通条件下生存。( )
【答案】错
12.氨基酸在碳源缺乏时可被微生物用作碳源物质,但不能提供能源。( )
【答案】错
【解析】氨基酸在碳源缺乏时可被微生物用作碳源物质,也能提供能源。
13.赤霉菌在分生孢子梗上可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镰刀形,有3〜5个横隔,它们通常单生或丛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 )
【答案】对
14.
示。( )
【答案】错
15.两种细菌的
系远。( )
【答案】错
【解析】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其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相近,故两者的GC 比也比较接近,反之,GC 比相近的两个种,它们的亲缘关系则不一定都很接近。但GC 比差距很大的两种微生物,它们的亲缘关系必然较远。
16.把与氧传递和调节有关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克隆到天蓝色链霉菌中,用该工程菌株发酵,在通气非常充足时,放线紫红素的产量提高4倍。( )
【答案】错
值是微生物(除少数以RNA 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的一个基本遗传特征,来表它通常以RNA 中鸟嘌呤(G )加胞嘧啶(C )的摩尔(mol )数的百分、比,即含量相近,说明它们亲缘关系近;反之,含量差别大说明它们亲缘关
17.现代免疫概念认为免疫就是指机体免除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
【答案】错
【解析】所谓免疫或称免疫性、免疫力,经典的概念是指机体免除传染性疾病的能力。随着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免疫的概念已变得更为丰富和全面了。现代免疫概念认为,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在正常条件下,它对机体有利,在异常条件下,也可损害机体。具体地说,免疫功能包括: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稳定;③免疫监视。
18.通过EMP 途径的逆向反应可进行多糖合成。( )
【答案】对
19.拟病毒是一类存在于辅助病毒颗粒中的卫星RNA , 故必须依赖辅助病毒才能侵染植物和得到复制。( )
【答案】对
20.抗体是存在于血清中的一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球蛋白);与此相似,补体是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P-球蛋白)。( )
【答案】对
21.抗生素在我国曾被称为“抗菌素”,其原因是它只对细菌性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 )
【答案】错
22.1952年,Alfred D.Hershey 和Martha Chase为了证实,T2噬菌体的DNA 是遗传物质,他们用标记病毒的DNA ,用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然后将这两种不同标记的病毒分别与其宿主大肠杆菌混合。结果发现决定蛋白质外壳的遗传信息是在DNA 上,DNA 携带有T2的全部遗传信息。( )
【答案】对
三、问题
23.简要描述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的主要差异。
【答案】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差异如图所示:
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