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92中国文化史之中国文学史新著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活法

【答案】“活法”说,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吕本中提出来的作诗主张。所谓“活法”,是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其中并没有特定的风格论内容。江西诗派以奇峭僻涩为特点。而吕本中则有意用李、苏的疏畅自然补救其弊; 江西诗派以杜甫为宗,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等诗训,虽有规则可循,但亦极易受到束缚。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吕本中后期的诗歌创作也体现出一种轻快圆美的新风格。但由于当时盛行的诗歌法则是源于黄庭坚的江西诗法,所以这意味着江西诗派内部的新变。

2. 江西诗派

【答案】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发有组织的、有理论宗旨的诗歌流派。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是:重视句法、喜用拗句; 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芋绵。江西诗派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 诗有六义

【答案】诗有六义是古代诗歌美学用语。它是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风指国风,是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乐。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雅正,是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音乐,分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神祭祖的歌舞乐曲,音乐舒缓。而赋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用一个事物来作比方。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都在诗歌的开头。

4. 文道一贯

【答案】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可、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他强调道外无物,也就是强调道外无文。他坚决反对

道自道、文自文的看法。

5. 四声猿

【答案】《四声猿》是明代徐渭的一组杂剧。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更属断肠之歌,故其名奠定了全剧的基调。这组杂剧分别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全称为《狂鼓吏渔阳三弄》(一出),《玉禅师翠乡一梦》(二出),《雌木兰替父从军》(二出),《女状元辞凰得凤》(五出)。四剧独立,合为《四声猿》,被誉为“明曲第一”。其中《狂鼓史》成就最高,是典型的单折短剧。《四声猿》中有徐渭才华难展的悲哀,其表情酣畅淋漓,艺术上有独创之处,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6. 公安派

【答案】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其中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创作上,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但也有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二、简答题

7. 中唐和晚唐咏史怀古诗的不同。

【答案】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为题材,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中唐和晚唐咏史怀古诗在思想内容上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

(1)中唐咏史怀古诗多吊古伤今

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硬时弊,寄托怀抱。艺术表现上,以写景为主,长于情景交融。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西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2)晚唐咏史怀古诗多追忆与感伤

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咏史”多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一个历史事件,也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和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李商隐的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汉宫》《隋宫》《马嵬》等;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兰庙》《赤壁》等也是此时名作。

8. 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分析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春香这两个人物形象的主要异同。

【答案】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春香虽然不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然而作者都赋予她们鲜明的个性特点,是剧情发展的重要人物。

(1)相同点

①红娘和春香的身份相同,都是婢女,社会地位低下,是受气挨打的角色。

②从红娘和春香的性格来说,她们都充满活力,活泼开朗而又机灵聪慧。二者都属于心计不深而且兢兢业业为主上服侍的那类。稍有不同的是,红娘更机灵些,而春香更稚嫩些。

③红娘和春香在推动剧情,促成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上都起了重要作用。

(2)不同点

①红娘和春香给读者的整体印象不一样

红娘举止大方得体,端庄而又礼貌,出语不凡,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春香则显得孩子气。有孩子的天真无邪,率直顽皮。

②红娘和春香在剧中存在的意义不同

红娘是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的连结,她符合大众的接受和欣赏特点,很自然地成为剧情发展的积极联络者和推动者。而春香是服侍和陪读的丫鬓,她是作为杜丽娘的陪衬而存在的。

③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程度不同

《西厢记》中,红娘的反抗是有自我意识的,是自觉的,始终站在反抗封建礼教的前沿,表面看是想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实际上却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女性意识在封建礼教下的觉醒,她早己把封建的婚姻制度和传统观念统统地抛弃了。春香就不同,她的反抗是无意识的,她的叛逆性格来源于她天生爱美爱自由的本性。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不自觉的,她的反抗主要是对先生的教学和到大花园去玩耍。春香的这种反抗只是杜丽娘反抗的陪衬。

④红娘和春香所处的环境不同

红娘生活的环境较艰难,相国夫人和崔莺莺都心计深重,做事遮遮掩掩。崔莺莺把她当作母亲安插在身边的间谍,而夫人又认为是她带小姐出去学坏的,红娘两面都难做人。而春香生活的环境较为轻松,杜丽娘和她之间没有明显的阶级划分,属于玩伴的关系。

9. 简述唐宋古文运动。

【答案】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骄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在中唐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北宋的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在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柳的成就,使古文成为文学主流,蔚为风气。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就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 就形式言,是由骄体而散体,体现了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