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复试之语言学纲要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音质

【答案】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

2.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

,,,等都只有一个大例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

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绝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

二、简答题

3. 谈谈你对语言的“任意性”特征的理解。

【答案】(1)语言“任意性”特征的含义

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语言“任意性”特征的具体反映

①相近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其语音形式差异很大,同样表达“书”的意义,

汉语发音为,英语为"book" 。反过来,相近的发音,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意义完全不同。不仅是不同的语言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也是会变化的。语言符号的形式跟意义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与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才是可变的。

②就单个的语言符号而言,其形式和意义的关联,在很大程度受制于它所从属的符号系统,取决于它在系统中的位置。同样是拟声词,汉语的“叮叮当当”所使用的语音材料和结构方式是汉语符号系统特有的,而英语中的“Jingling ”也是模仿类似的声音,但使用的语音材料和结构方

式就是英语符号系统所特有的。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也好,意义范畴也好,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和符号系统的其他形式和意义相关联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4. 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归纳的互补原则。

【答案】(1)音位归纳的互补原则音位互补原则是在音位归纳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音位的互补关系是指处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素之间的关系,凡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语音差异一般不能造成音位的对立,因而互补也是归纳音位的一项重要的语音标准。

(2)举例分析

例如普诵话的/a/可出现在以下不同的字音中:

①“哀、安、冤”中的韵腹由于受了靠前的韵尾的影响,实际读音是前低元音[a];

②“烟”中的韵腹由于受到韵头和韵尾的双重影响,实际读音舌位不但靠前,而且升高了,是一个前半低元音;

;

。 ③“啊、压”等没有韵尾,韵腹实际读音舌位居央,是一个央低元音④“熬、昂”等的韵腹,由于受靠后的韵尾的影响,它的实际读音是一个后低元音

可见,/a/由于出现的语音环境(条件)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实际读音也不大相同。但是,这些不同的读音,当地人听起来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a/

的音位变体

就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

5. 有人说,汉语难学是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态变化; 英语则相反,有着完美的语法形态。汉语差英语好,所以汉语是一种落后的语言。请举出汉语和英语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主要理由如下:

(1)语言类型不同决定语法结构不同

①汉语属于孤立语,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所有的词几乎都由词根语素构成。孤立语中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变动。

②英语属于屈折语,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是靠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一个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此外,屈折语的词根和屈折词缀结合得很紧,脱离屈折词缀,词根一般就不能独立存在。

(2)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①不同类型的语法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种语言都源于遥远的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们的语法规则都满足语言的基本功能需要。所以不能以语法结构说汉语差英语好。

②二者因为语法类型不同,所以语言结构和特点不同,某种语言的产生都是与社会相适应的,都具有其使用价值,而不能说哪一个的语法结构不合理。

(3)母语的干扰

人们熟悉本族语言的结构类型,在学习其他的语言时会感到不习惯。例如,西方人学习汉语,

,意味着已经看完,再加上一个“了”,感到汉语的语法规则太活,不好捉摸。“这本书看了三天”

,反而是没有看完的意思。 变成“这本书看了三天了”

汉人学习英语,也不习惯它的变格、变位,感到其结构牵丝攀藤,重复而又麻烦,不如自己的语言干净利索。这些都是习惯问题。任何语言都必须有足够的语法表达方式才能适应交际的需要,无非有的采取这种方式多点,那种方式少点,有的恰好相反罢了。

总之,从原则上说,语法不能分高低优劣,每种语言都具有普遍性的特殊表现。

三、论述题

6. 请你就汉语或英语里的某个语法化现象做相对具体的说明和分析。

【答案】语法化现象是语法演变中的一种途径,是一种有规律的语法演变现象。

语法化的具体实例分析

①哪些实义词容易发生语法化,语法化后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往往有普遍性

例如,表示“手拿”的动词“把”演变为引介工具、动作对象的标记; 表示“给予”的动词“给”演变为引进间接宾语(“给他一本书”)、受益者(“给他打了件毛衣”)、使役者(“给他骗了”)的标记:表示“在后面”或“在对面”的词“及”演变成引进伴随者的标记; 表示“结束、终了”的动词“了”演变为表示过去时或完成体的标记等,在许多语言中都发生过,甚至在同一语言的不同时期多次发生。

②汉语是孤立型语言,所以在语法化的虚化等级序列上也体现出一些特点

例如,汉语的语法化主要体现于动词虚化为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连词,名词虚化为派生性词缀,极少有虚化为屈折成分的。有一些虚化后的形式单从表面语音看有些像西方语言的屈折成分,如北京的派生性词缀“儿”的语音表现是变韵。但是,从所表达的意义看,儿化表示的只是与“儿”的本义直接相关的“小称”义。从语法上看,“一儿”有较强的词汇选择性; 从语音来看,变韵仍可以用“一儿”弱化后与前一音节合音规则来描写。所以,儿化韵中所包含的仍是属于派生性的“一儿”后缀,而不是屈折成分。

7. 请谈谈你所了解的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途径、目标。

【答案】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其代表人物有索绪尔、海姆斯、祝碗瑾、陈原等。

(1)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语言学,既与社会有关也与语言有关,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韩礼德把社会语言学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

①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中的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包括语言与民族、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的规范化等,是把语言问题当作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来看待,例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