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625社会保障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医疗救助与医疗福利

【答案】医疗救助与医疗福利的解释与比较如下:

(1)医疗救助与医疗福利的解释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分支,主要是针对生活贫困的低收入或遭遇灾难性的重症及突发事故的人群,其资金来源于财政的转移支付和社会捐赠,属于非缴费性项目。

医疗福利包括公共卫生服务、补充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三个项目。其功能组合是: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民,费用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由卫生部门向需要者以免费或低收费的方式提供; 补充医疗保险实质上是一种用人单位福利,旨在谋取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医疗条件和待遇; 职工医疗互助具有职工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性质,一般由用人单位的工会加以组织和推进。

(2)医疗救助与医疗福利的比较

①从保障对象来看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分支,主要针对的是低收入或遭遇灾难性的重症及突发事故的人群:而医疗福利属于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其涉及的公共服务项目覆盖全民。

②从保障水平来看

医疗救助从属于社会救助体系,因而其保障水平较低,仅提供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救助; 而医疗福利包括公共卫生服务、补充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三个项目,为城市职工及居民提供更全面及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

③从资金来源来看

医疗救助资金来源于财政的转移支付和社会捐赠,属于非缴费性项目; 而医疗福利中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补充医疗保险资金来自于企业,职工医疗互助实质是一种员工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活动。

2. 教育保障(security on education)

【答案】教育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保障患有残疾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享有平等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教育机会,使残疾人教育成为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3. 仓储后备论

【答案】仓储后备论是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渊源,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社会思想,也是依靠国家力量来储粮备荒、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一种社会保障思想。正是基于仓储后备思想,中国历代创设了不少仓储,如常平仓、义仓、惠民仓等,这些设施也确实为救济灾民贫民发挥过很好的作用。

4. 老年人福利

【答案】老年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生活、维护老年人健康、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它作为养老保险的延续和提高,在解决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会目标。

5. 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

【答案】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是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它们实质上都是一种强制储蓄型保险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除具备国家立法规范、政府严格监督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 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 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 在保险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 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这种模式在激励劳动者自我负责和限制政府责任方面是有效的,对应付人口老龄化亦具有相当正面的效果,但其缺乏互济性的缺陷,不利于风险的分散,从而并不是值得所有国家仿效的制度安排。迄今为止,真正实行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等小国家,或者类似于智利只在养老保险等个别项目中实施。

二、简答题

6. 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

【答案】从慈善事业时代发展到济贫制度确立与发展的时代,慈善事业时代只能算是社会保障的起源,而济贫制度的确立亦只不过是社会保障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发展的一个过渡,它们均因非制度性和非权利性,只能算是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初级阶段。对这一时代社会保障活动,可以作如下评价:

(1)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因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不平等地位,其各种救济活动便很自然地成为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居高临下的施舍,接受救助者不得不对给予救助者感恩戴德,而提供救助者则可以驱使被救助者,两者处于极小平等的地位。

(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政府介入济贫事务的根本目的,既不是为了真正解决社会成员中的贫困现象,也不是真正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利,而是为了防止被统治者在因灾或因不幸事件陷入生存困境时发生与统治者直接对抗的行为。因此,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活动是统治者的“灭火器”,这是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有着根本区别的。

(3)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这一阶段的社会保障项目在世界各国都是极为有限的,并集中体现在救灾济贫项目上

(4)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由于慈善事业与政府的济贫政策事实上并非一种固定的、必行的社会政策,加之受当时财力的局限,其保障水平极端低下。

(5)保障效果是不良型。由于身份极不平等,加之项目太少、水平太低,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实践效果也是不良的,不仅不能解决有需要的社会成员的生存保障问题,而且也不能真正解决得到救助的社会成员的生存问题。

7. 如何理解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福利的关系?

【答案】老年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生活、维护老年人健康、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它作为养老保险的延续和提高,在解决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会目标。

(1)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乃至高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己经不满足于对养老金的需要,而是对社会福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老年人福利构成了许多国家社会福利中的主体内容。在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人口流动加剧和观念变化等情形下,老年人问题便日益由个人或家庭问题演变成为社会问题,老年人福利正是解决老年人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

(2)老年人的福利需求

①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需求

人进入老年后,面临的最突出的间题还是收入中断或减少所带来的经济问题,从而使经济保障成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必要保障。

②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求

人生进人老年阶段后,生理功能衰退,患病的几率增加,影响其行动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因此,对健康保障的需求尤显迫切。

③老年人的情感保障需求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少子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下,许多老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老年人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情感保障。

④老年人的服务保障需求

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人生活自我照料能力也会下降,从而特别需要有相应的生活照料服务等。

⑤老年人的其他保障需要。如教育培训亦会有新的需要; 同时,在脱离原有的工作环境后,老年人亦需要参与娱乐及其他社会活动。

综上,老年人对生活保障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它需要一个健全完备的社会福利系统。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老年人福利事业必定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项目。

8. 为什么说残疾人福利事业最能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

【答案】残疾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保障权益,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各国之所以认为残疾人福利事业最能体现社会文明进步,主要因为残疾群体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