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

【答案】《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是美国人在华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于1831年7月28日创刊,美国商人伍德创办并任编辑。该报创刊后积极鼓吹自由贸易政策,反对东印度公司和为美国利益辩护,并同《广州纪录报》展开激烈的争论。1832年4月14口,该报进行改版,并将报名简化为《中国差报》(一译《中国导报》)出版。1833年10月,《中国差报》因编辑伍德离华而停刊。

2. 《大江报》

【答案】《大江报》,创刊于1911年1月3日,由詹大悲投资创办并亲自任总经理兼总编辑,是文学社的机关报。该报有两大特色:C1}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 (2}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大江报》用大量篇幅反映新军士兵的疾苦,维护他们的利益,受到新军士兵的拥护。

3. 《民国》杂志

【答案】《民国》杂志于1914年5月10日创刊于日本东京,刊期不定,由孙中山等一部分国民党员创办。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后,该报即转为该党的机关刊物。由居正仟名义上的发行人,胡汉民仟总编辑,参加编撰工作的有朱执信、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邹鲁、田桐、苏曼殊等。该刊的中心内容是反袁,刊载大量文章揭露袁世凯独裁专制、媚外卖国的罪行; 主张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武力讨袁。

4.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答案】《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进步学生报刊之一,是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1919年7月21日创刊,周恩来任主编。该报为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为三日刊,有时还发行号外。以评述为重点,其中周恩来用笔名“飞飞”撰写的许多评论,议论精辟,富有战斗性。该报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并派出“特派员”专程赴山东采访,还发行号外支持山东学生群众代表赴京请愿。广大读者称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是天津的“新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之冠”。

5. 《联合日报》

【答案】《联合日报》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一份较有影响力的报

刊,1945年9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共中央从重庆派至上海的原重庆中外出版社负责人筹建。该报名义上是一份民间日报,声称“纯民间资本,无党派立场,发挥民间舆论精神”,实际上是中共的报纸。该报仅出版了两个月就被国民党当局指令停刊。后经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于1946年恢复出版,改名《联合晚报》,由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直接领导。

6. 瞿秋白

【答案】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中共早期新闻事业的缔造人。1921年初到1922年底,坚持在苏俄采访活动两年,写有通讯报告集《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书。1923年回国后,瞿秋白成为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中共早期新闻事业的缔造人,先后主编《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向导》周报和《热血日报》; 1927年10月开始主编《布尔什维克》杂志; 30年代在上海发起劳动左翼文化运动,指导《文艺新闻》的出版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的成立; 1934年主编《红色中华》报。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遇难。

7. 新闻总署

【答案】新闻总署是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1949年10月19日成立。由胡乔木任署长。下属机构与单位有一厅(办公厅)、一社(新华通讯社)、三局(广播事业局、国际新闻局、新闻摄影局)、一校(北京新闻学校)。新闻总署成立后做了很多重要工作,主要有:①制定与颁布了有关新闻事业管理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并对这些法规加以贯彻、落实,促进了新民主主义新闻法制建设。②加强和改进报纸经营管理工作。指导新闻业务工作的改革,推出报纸“企业化经营”与“邮发合一”的新办法。③对不同新闻工具之间和不同报纸之间的分工进行统一协调,主持全国各类报纸的社会分工事宜。④协助进行私营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⑤召开了全国新闻工作会议。1952年8月7日,新闻总署被撤销。

8. 意见领袖

【答案】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two-stepflowofcommunication 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②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③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④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9. 《共产党》月刊

【答案】《共产党》月刊是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1920年11月7日创刊,李达主编。秘密出版,不标明编辑、印刷、发行的地点,也不署真名。《共产党》月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宣传:①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

情况、文献资料,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著作。②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③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共产党》月刊至1921年7月止,共出6期。

10.小报

【答案】“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报头和固定名称。它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报道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小报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禁止刊载的新闻和文件,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但由于它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以受到了查禁。

11.黄远生

【答案】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尤以撰写新闻通讯见长。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业史》一书中称他为“报界之奇才”。1904年黄远生东渡日本官费留学,专攻法律。1909年回国后,经常为京、沪报刊撰写国际时事评述。辛亥革命后,全身心地从事新闻工作,先是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后又编辑过梁启超主办的《庸言》杂志,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日报》的撰述,还经常为《国民公报》、《论衡》和《东方杂志》撰稿。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他写的通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针硬时弊,忧国忧民,通俗自然,不拘一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黄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其中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肚口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他死后,其友人将他发表过的文章编为《远生遗著》,其中大多为通讯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本报刊通讯文集。

12.《东方杂志》

【答案】《东方杂志》是清末时一份大型文摘月刊,于1904年3月在上海创刊,商务印书馆主办,创办时的主编人为徐坷和孟森。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主张“和平改革”。设有内务、外交、财政、教育、实业等栏目,分门别类地摘选国内外报刊的新闻、言论和资料。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该刊认为西方的道德观念己毁,强调要用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来救治西方的“物质文明”。《东方杂志》采取兼容并蓄的办刊方针,辟有各种专栏,评价东西方各种学说,并对时政进行评论,1948年12月停刊,历时45年,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

13.《成报》

【答案】《成报》是香港的一份较重要的商业报纸,1939年5月1日创刊,由何文法、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