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普通语言学纲要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仿译词
【答案】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其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语素和组合方式)也移植过来。例如,“黑板”(英:black board ). “铁路”(英:railway ,法:Ferroviaire )
2. 语境
【答案】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也称“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作为语境的背景知识可以非常广泛,包括语言知识之外的生活常识和社会文化知识。
二、简答题
3. 列举说明名词有几个语法范畴。
【答案】名词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三种。
(1)性
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上反映出来。名词具有的性范畴是词在入句前就确定的,如法语中的名词有性范畴,bol (碗)是阳性,pomme (苹果)是阴性。而冠词和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它们也会随着有关的名词而有性的变化,但只有进入句法结构中才能确定是阴性还是阳性,如une grande
amie (一位好朋友),这里amie 是阴性的,所以修饰它的冠词une 和形容词grande 也都是阴性的。
(2)数
许多语言都有数的语法范畴。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例如,英语和俄语中的名词都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我国景颇语、侃语的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的区别。还有的语言有单数、双数、二数和复数。数范畴也会在句法中和名词相关的词中体现出来。例如,法语修饰名词的形容词和冠词会有相应的数的变化,很多语言中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会有相应的数的变化,这都体现出语法范畴和句法功能的密切关联。
(3)格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例如,
可见格直接体现出名词或代词在句中的句法功能,有格的范畴的各种语言,格的数目有多有少。例如,英语的名词只有通格和所有格两个格,芬兰语有二十几个格。
4. 举例分析汉语和英语中表达“时”的语法手段。
【答案】(1)汉语表达中“时”的语法手段
汉语表达“时”的语法范畴主要采用词汇手段。“来着”、“了”、“过”表示过去时,如“四点的时候我正吃饭来着”、“他去了北京了”、“我去过天安门”。“着”表示进行时,如“我正吃着饭呢”。“将”表示将来时,如“他将回北京”。
(2)英语表达中“时”的语法手段
①附加
在词上附着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词尾。最常见的词形变化如英语动词worked 即是在work 后附加词尾一ed 表示过去时。
②内部屈折
通过词根内部的语音形式变化来构成语法形式,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手段。如元音代替sing/sang。
③异根
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如,went 即是通过异根表示go 的过去时。
④零形式即词形变化的原形,不改变词的语音形式,但却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beat 通过零形式表示beat 的过去
5. 谈谈你对语言的“任意性”特征的理解。
【答案】(1)语言“任意性”特征的含义
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语言“任意性”特征的具体反映
①相近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其语音形式差异很大,同样表达“书”的意义,
汉语发音为,英语为"book" 。反过来,相近的发音,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意义完全不同。不仅是不同的语言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也是会变化的。语言符号的形式跟意义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与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才是可变的。
②就单个的语言符号而言,其形式和意义的关联,在很大程度受制于它所从属的符号系统,
取决于它在系统中的位置。同样是拟声词,汉语的“叮叮当当”所使用的语音材料和结构方式是汉语符号系统特有的,而英语中的“Jingling ”也是模仿类似的声音,但使用的语音材料和结构方式就是英语符号系统所特有的。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也好,意义范畴也好,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和符号系统的其他形式和意义相关联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三、论述题
6. 论述语言分化的原因,并分析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联系和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2)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两者之间有联系吗? 为什么?
(3)比较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答案】(1)语言分化的原因
语言只要在社会中使用,就会不断地缓慢地变化。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中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造成了语言的分化。
(2)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联系和区别
①联系
a. 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的体现。
b. 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
c. 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②区别
a.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
b. 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 社会方言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c. 地域方言在一定的地域通行,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系统(语音、词汇、语法); 社会方言一般来说没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结构系统,材料和规则为全民或当地方言所具有,仅有社群特点。
d. 地域力言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可以扩大差异,成为具有亲属关系的独立语言; 社会方言必须依托全民语言,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语言。
7. 请谈谈你所了解的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途径、目标。
【答案】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其代表人物有索绪尔、海姆斯、祝碗瑾、陈原等。
(1)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