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语言学纲要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语言学纲要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语言学纲要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8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语言学纲要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14
一、名词解释
1.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l],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2. 世界语
【答案】世界语是指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l887年创造的以世界通用为目的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美语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字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词根可以自由地复合成词; 派生词的构成可利用一套丰富的前后缀,方便灵活。世界语模拟自然语言,没有枯燥乏味矫揉造作的味道,简单易学。但是,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二、简答题
3. 下面是汉语“差一点……”的一些例子:
A.
差一点打破了=差一点没打破
差一点离婚了=差一点没离婚
差一点打败了=差一点没打败
差一点淹死了=差一点没淹死
B.
差一点及格了≠差一点没及格
差一点中奖了≠差一点没中奖
差一点赶上了≠差点没赶上
差一点买着了≠差一点没买着
为什么人们在说A 和B 的句子时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答案】A 和B 表达的意思不同,主要跟差一点后面所跟的词语跟说话人的期望是否一致有关系。
(1)A 组当中“打破、离婚、打败、淹死”,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无论“差一点”后面跟的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都是表示否定的意思。
(2)B 组当中“及格、中奖、赶上、买着”,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说话人希望发生的,如果“差一点”后面跟的是肯定形式,就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差一点后面跟的是否定的形式,就表示否定的意思。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跟人们的语言习惯有关。有此语言是矛盾的,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了那种形式,也不会做出改变。像“打扫卫生”之类的词语。“差一点”后面跟的词语,如果是说话人不期待的,无论肯定否定形式都是表示否定的意思,更大程度上跟人们的心理有关。
4.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是语言符号在音、形式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也存在象似性的现象,如拟声词的发音和自然界的声音、汉语的语序和事件发生的顺序等。请谈谈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象似性跟任意性是否矛盾,如何看待象似性跟任意性的关系?
【答案】(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②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象似性体现在语音的象似、词形的象似和句法结构的象似。
(2)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关系
象似性和任意性并不矛盾,二者的关系是:
①象似性虽然存在于语言中,但’已不是语言的根本属性,与任意性相比,它是第二性的。 ②任意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象似性是对语言本质认识的深入和发展。
③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这两者间的关系是并存的,甚至是互动的。
④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以互补的方式存在。
5. 简述复综语词根词缀与词根语、黏着语的词根词缀的区别。
【答案】(1)复综语的词根和词缀必须连接成句使用,不能独立使用。复综语没有一个能独立使用的词,只能连缀成句子使用。比如汉语动词“吃”可以独立运用,但在美洲印第安语中,根本就不能独立说出“吃”来,必须同时把谁发出吃的动作说出来,还必须把吃的对象说出来,所以一个词带出来的就是一个句子。
(2)词根语和豁着语的词缀与词根之间有较大的独立性,词缀都是附加在词根上,一个词能够区别出哪个是词根,哪个是词缀。
(3)词根语的复合词多,派生词少。词根是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词缀是不成词语素,词缀数量很少,只限于“老、儿、头”等少数几个。一般是只附加在词根上表示语法意义。戮着语中,派生词多,词根必须和词缀结合成词,词根不能单独使用。词缀数量庞大,词缀的每一种变化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多种语法意义就要用多个变词语素来表示。
三、论述题
6. 汉语普通话与英语(或者你熟悉的其他外国语)在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上有什么差异?
【答案】汉语和英语在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汉语与英语在语法手段上的差异
①词形的变化
汉语普通话缺乏词形变化,而英语则具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a. 通过附加词尾来表达语法意义,如taller/tallest,前者词尾表示比较级,后者词尾表示最高级。
b. 内部屈折。如begin-began ,两者分别表示开始这个动词的一般式、过去式。
c. 异根。如better , best 二者分别表示good 的比较级、最高级。
②语调
有人认为语调也是一种语法手段,主要指的是停顿。例如汉语普通话:“我知道,你不知道。”(联合),“我知道你不知道。”(主谓)而英语中语调的作用则不明显。
③重叠
汉语中通过重叠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如“掂量”与“掂量掂量”具有不同的意义; 英语中则无。
(2)汉语与英语在语法范畴上的差异
①性。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它也随着有关的名词而有性的变化。汉语没有性的语法范畴,如男女服务员都可称为“服务员”,而英语则分别表示为waiter , waitress 。
②数。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英语的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如男孩,单数形式为boy ,复数形式为boys 。而汉语名词的单复数则没有形式上的变化。
③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名词、代词作主语时用主格的形式,作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时用宾格的形式,作间接宾语时用与格的形式,表领属关系时用属格的形式。英语的名词有通格和所有格两个格,而汉语则没有格的变化。
④体。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普通体(如“I write”)“be+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进行体(如“I am writing”)(“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体(如“I have written”)。汉语动词加“了”“着”“过”的现象,有人认为也是体的分别,“了”表示完成体,“过”表示经历体,“着”表示进行体。
⑤时。时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不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英语“I write"(我写,现在时),"I wrote"(过去时),"I shall write"(将来时)。而汉语则缺少时的变化。
⑥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英语动词只在现在时单数的时候有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对立。例如:He (she ) writes 和I write汉语则没有人称的变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