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昆明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837管理学概论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述题

1. 图示沟通过程,并简述管理者分别作为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时的沟通技巧。

沟通过程

【答案】沟通过程是传递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至少存在一个发送者和一个接受者。沟通过程的步骤是:①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 ②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 ③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 ④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 ⑤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 ⑥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 ⑦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地接受。如上图所示,在信息沟通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导致信息的失真。要改进沟通,首先可以从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增进其沟通技巧,促使

有效沟通的实现。

(1)管理者作为信息发送者的沟通技巧

①发送者必须对他(她)想要传递的信息有清晰的想法,这就意味着进行沟通的第一步必须阐明信息的目的,并制定实现预期目的的计划。

②形成高质量的编码信息。编码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尽量避免个人因素的主观偏见,避免社会地位、信仰与价值观对信息编码的影响。

③根据沟通仟务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沟通类型。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分析所需沟通任务的性质。例如,有的沟通任务可能涉及组织内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调整,影响组织的全局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要求责任明晰,在这种情况下,宜选择正式沟通而不是非正式沟通,选择书面沟通而非口头沟通。

(2)管理者作为信息接收者的沟通技巧

作为信息接受者,主要是要培养积极倾听的技巧。倾听是沟通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之一。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听是仅仅利用耳朵的自发过程,而倾听则不仅要求用耳朵,还得用脑。信息接受者要注意对方正在表达的明确含义,还要十分注意非言语中隐含的信息。培养“听”的艺术要素包括:①表现出兴趣,不要争辩; ②要全神贯注,不要打断; ③该沉默时必须沉默,不要从事与谈话无关的活动; ④选择安静的地方,不要过快或提前做出判断; ⑤留适当的时间用于辩论,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 ⑥注意非语言暗示,别让别人的情绪直接影响你; ⑦当你没有听清楚时,请以疑问的方式重复一遍,当你发觉遗漏时,直截了当地问。这只是作为当面沟通时接受者应该注意的技巧,对于非面对面的沟通,上述一些原则也适用。同时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还要注意运用反馈,以便更好地实现有效沟通。

2. 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一个计划包含组织将来行动的目标和方式。哈罗德·孔茨和海因·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分为一科层次体系:

(1)目的或使命。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它决定组织的性质,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如大学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

(2)目标。组织的使命支配着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并且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是围绕组织存在的使命所制定的,并为完成组织使命而努力的。

(3)战略。指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去决定和传达指望成为什么样组织的愿景。

(4)政策。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并非所有政策都是陈述书,政策也常常会从主管人员的行动中含蓄地反映出来。

(5)程序。程序是制订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切实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必要的活动进行排列。

(6)规则。详细地阐明明确的必需行动或非必需的行动,其本质是反映了一种必须或无须采取某

种行动的管理决策。规则通常是最简单形式的计划。

①规则不同于程序。一方面规则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 另一方面可以把程序看作是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一条规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

②规则不同于政策。政策的日的是要指导行动,并给执行人员留有酌情处理的余地; 规则也起指导行动的作用,但在运用规则时,执行人员没有自行处理之权。

(7)方案(或规划)。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它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要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的其他因素。一项方案可能很大,一也可能很小。

(8)预算。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3. 描述控制的过程。

【答案】控制的过程主要表现为:

(1)确立标准

标准是指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包括阶段结果与最终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衡量绩效或纠正偏差就失去了客观依据。

①确定控制对象

标准的具体内容涉及需要控制的对象,建立标准之前首先要确定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哪些事或物需要加以控制。要保证企业取得预期的成果,必须在成果最终形成以前进行控制,纠正与预期成果的要求不相符的活动。

②选择控制的重点

企业必须在影响经营成果的众多因素中,选择若干关键环节作为重点控制对象。通用电气公司在分析影响和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众多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对企业经营成败起决定作用的八个方面:获利能力; 市场地位; 生产率; 产品领导地位; 人员发展; 员工态度; 公共责任;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

③制定标准的方法

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 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 在客观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工程(工作)标准。

(2)衡量工作成效

①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②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③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3)纠正偏差

①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从而值得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要探寻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②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