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问题情境

【答案】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而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一般来讲,刺激模式与个人认知结构越接近,问题越容易解决。

2. 再造想像

【答案】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依据别人的描述进行的再造想像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水平比较低。再造想像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再造想像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3. 格式塔

【答案】格式塔意为“完形”、“形状”,其含义在于强调意识经验的完整性或完形性,如知觉中实际呈现的形(形状、形体、形象、符号等)。格式塔初始于1910年韦特海默对似动现象实验的观察,认为对静止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视知觉运动现象并非个别感受的综合,而是一种全新的现象,是一种无需再分析的知觉结构,即它本身具有整体性。

4. 表象

【答案】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二、简答题

5. 简述内部言语的含义及特点。

【答案】(1)内部语言的含义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内部语言虽不直接用来与别人交际,但它是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在计划外部语言时,内部语言起着重要作用。

(2)内部语言的特点

①隐蔽性。内部语言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它以语音的隐蔽性为特点。在进行内部语言时,

语言器官发出的动觉信号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是语言活动的外部标志一语音不显著。

②简略性。内部语言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大量的句子成分被省略,如只保留主语和谓语。它可以用一个词或词组来代表一系列完整的陈述,这与内部语言执行的功能有关。 6. 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答案】(1)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己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等。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创造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

③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训练的思维方式,是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策略的思维方式。

7. 简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案】(1)学习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提出的学习理论,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主张以实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观上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过程同时发生;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实形成结论的过程; 而知识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生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情节组成的,每一个情节(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认为: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教学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和强化原则;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帮助

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8. 简述各情绪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案】各个情绪理论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情绪的解释中是否重视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①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重视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而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②坎农一巴德情绪理论、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和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都在重视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的同时,更为关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认为情绪产生的过程不同

①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忽视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认为刺激情境首先引起身体反应,人对身体反应觉知后产生情绪经验;

②坎农一巴德情绪理论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同时传至大脑与身体,在身体产生生理反应的同时,大脑觉知到刺激情境的性质产生情绪经验;

③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认为大脑觉知到外界刺激信总,对其进行认知加工,从而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被唤醒了;

④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认为大脑对外界信息进行认知加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产生情绪反应,之后人们还需要通过大脑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地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3)认为认知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不同

①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与坎农一巴德情绪理论忽视认知在情绪形成中的作用,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和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则非常注重认知在情绪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②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其中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在由两因素情绪理论转换而来的唤醒模型中,其核心成分是认知,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此时情绪被唤醒了;

③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认为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和自身的关系。这种评价包括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三个层次。这种评价使人产生某种情绪并调整其情绪和行为反应。

9. 简述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是心理统计学中应用最广的分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区别 ①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 不同的正态分布可能有不同的值和d 值,正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