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533金融学基础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买入价(Buying Rate)、卖出价(Selling Rate)与中间价(Middle Rate)

【答案】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考察,汇率可分为买入价、卖出价和中间价。买入价是银行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由于这一汇率多用于出口商与银行间的外汇交易,故也称为“出口汇率”。卖出价是银行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由于这一汇率多用于进口商与银行间的外汇交易,故也称为“进口汇率”。银行买卖外汇时,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从中获得差价收益。在以直接标价法标价的国家中,银行所报的外汇汇率的前个数字是买入价,后一个数字是卖出价; 在以间接标价法标价的国家中,银行所报的外汇汇率的前一个数字是卖出价,后一个数字是买入价。

中间价是银行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中间价=(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它是不含银行买卖外汇收益的汇率。中间汇率常用来衡量和预测某种货币汇率变动的趋势。西方报刊在报道汇率消息时,常采用中间汇率。

2.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

【答案】商业银行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无利息或利息较低的银行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几类: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存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作用主要是保持银行的清偿力和流动性。但由于持有这种资产无收益或收益较低,商业银行一般把它保持在一个最低水平。

3. 官方结算差额(Official Settlement Balance)

【答案】官方结算差额也称“官方储备交易额”。它指基本差额加私人短期资本流动差额所得到的国际收支差额。它是从一国外汇储备和对外官力一债权、债务的变化角度来表明国际收支状况的,着重反映一国在列表期内的国际收支状况对黄金、外汇储备及对外债权债务的影响,而不涉及全部对外收支的实际差额。用官方结算差额,国际收支平衡可以定义为:

(X-M )+LTC+STCp=0

式中,X 为出口额; M 为进口额; LTC 为长期资本流动; STCp 为短期私人资本流动。在官方结算差额中,短期私人资本变动成为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的一部分,最终通过官方储备和对外债权债务来平衡。官方结算差额能够全面地反映一国的整体金融实力。一方面,它区分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全面地反映了一国的顺差或逆差,一国金融当局应根据这些情况,相应地调动官方储备资产和运用对外债务来平衡国际收支。另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官方结算差额还可以作为衡量汇率走势的指标,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另一方面,根据本国货币与国际储备的密切联系,货币当局应通过货币控制手段来缓解官方储备变动给国内货币市场带来的冲击。

4. 补偿贸易

【答案】指技术贸易、商品贸易和信贷结合的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是国际信用的一种形式。基本含义是,由外商直接提供或在信贷基础上提供机器设备或技术给本国企业,本国企业用该设备或技术生产的产品或其他产品,分期偿还进口设备或技术的价款和利息。主要形式包括:直接补偿、间接补偿、综合补偿和劳务补偿。直接补偿是使用该设备或技术生产的产品偿还,间接补偿是用其他产品偿还,综合补偿是前两者的综合,劳务补偿是提供劳务偿还。

5. 信用合作社

【答案】指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其成员交纳的股金和吸收存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要。基本的经营目标是以简便的手续和较低的利率,向社员提供信贷服务,帮助经济力量薄弱的个人解决资金困难。起初,信用合作社只发放短期生产贷款和消费贷款。现在,一些资金充裕的信用社开始为生产设备更新,改进技术等提供中、长期贷款,并逐步采取了以小动产或有价证券为担保的抵押贷款方式。按照地域不同,信用合作社可分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

6. 中间业务

【答案】指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最常见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传统的汇兑、信用证、代收和代客买卖等业务。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指中央银行为获得非利息收入,办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中央银行是全国清算中心,由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集中在中央银行,因而他们彼此之间由于交换各种支付凭证所产生的应收应付款项,就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划拨来清算。同时中央银行通过资金划拨系统,用网络连接全国主要地区的主要政府部门和银行。中央银行不仅为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交换和清算,而且还在全国范围内为商业银行办理异地资金转移业务。

7. 弗里德曼难题

,货币量增加引起的名义收入增加,【答案】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是“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

短期内会引起产出增加。但在名义收入的增加中,有多少是由于实际收入增加,多少是由于价格水平提高,弗里德曼认为,根据人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这是很难划分的,但这种划分却是十分重

,因而有人将这一问题称要的。“货币收入的变动如何在价格与数量之间划分,函待更多的研究”

为“弗里德曼难题”。

8. 单利和复利

【答案】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时,上一时间单位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时间单位的利息,而仅按本金和时间的长短计算利息,也就是本金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息。其计算公式为:式中,I 为利息,P 为本金,R 为利率,n 为期限。用单

利法计算利息,手续简便、易于计算借款成本,有利于减轻借款人的利息负担。

复利是指在计算利息时,在一定时期内按本金计算利息,随即将所得到的利息加入本金,作为计算下一期利息的基础,俗称“利滚利”。其计算公式为(字母含义同上):S=P(1+R)" , I=S-P=P[(1+R)”-1]。用复利法计算的利息比按单利法计算的利息多,应该说,复利计算法体现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符合信用和利息的本质要求。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政府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

【答案】政府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干预教育的重要性与私人部门提供教育可能带来的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有关,更富有的家庭有能力在子女教育方面支付更多,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一个孩子的前途显然不应由家长的财产状况所决定。另外,让人们怀有自己的后代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的希望对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育是一种外部性特征很强的典型的准公共产品。接受教育可使学生本人获得明显的收益,即使没有政府的干预,也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去学习这样或那样的职能。但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全民素质的提高,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后备人才,从而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也应参与兴办和支持教育事业。

(3)资本市场的不完全使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介入成为必要。高等教育的收益更多地由学生本人获得,原则上也应由学生本人承担其成本。如果资本市场是完全的,认为自己接受高等教育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人们可通过借款来取得所需资金。但是私人部门的金融机构并不愿意为教育融资,它们担心得不到偿还,于是资金不足的人就会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为了避兔这种情况的发生,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高等教育提供财政支持。

10.在处理市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时,为什么有时候通过紧缩货币供给也达不到市场均衡的目的?

【答案】(1)市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通过压缩货币供给,从而减少总需求的规模以求得解决,似乎是更简捷的途径,事实上也是国内外常见的政策主张。然而,复杂的现实生活并小像抽象推理那样简单。

(2)而当需求扩张不是突发的并成为整个再生产过程的内在因素,即正常生产已经事实上是在需求扩张的支持下运作时,单纯的紧缩,即使是极其严峻的紧缩,也不会产生使供求均衡的效应。通常的机制是,总需求缩减,实际再生产缩减,从而总供给缩减,供需的差额仍然不能由于紧缩需求而取得均衡。比如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的两次力度较强的紧缩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紧缩后的一两年里经济都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3)至于紧缩货币供应、紧缩总需求的物价效应,一般情况下是直接的。物价上涨无论其具体原因如何,纵然不是由过多的货币供给引发的,却都是由货币供给的迅速增加支撑着。因而,紧缩至少在短期内能对物价上涨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从较长时间考察,如果紧缩也抑制了实际的经济增长,那么,供求矛盾解决不了,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依然难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