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之金融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准中央银行制度
【答案】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几个政府机构或由受政府委托的商业银行代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而没有设立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又称类似中央银行制度。采用准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大多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金融体系不够健全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经济体系与结构较为特殊的国家或地区,如新加坡、卢森堡和我国的香港地区等。
2. 对外资产(External Assets)
【答案】对外资产是指存入国外的各种财产以及以外币表示的各种债权和其他权益等。主要包括:①外国货币; ②外币有价证券; ③外币支付凭证,如商业汇票、银行汇票、银行存单、支票、本票、邮政储蓄货币; ④银行存款; ⑤其他外汇资金,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分配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银行间借款、政府援助贷款以及各种无偿援助、战争赔款、国外捐赠、汇款:⑥在外国购置的不动产等。
3. 国际借贷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答案】国际借贷说是汇率决定理论中关于汇率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理论。1861年,英国学者葛逊较为完整地阐述了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他的理论被称为国际借贷说。该理论认为,汇率是外汇市场上的价格,外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流量的变动对它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外汇市场上的交易行为又都是由国际收支引起的。而商品的进出口、债券的买卖、利润、捐赠、和旅游收支、资本交易等等,都会引起国际收入和支出。而只有己进入支付阶段的国际收支,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当一国进入支出阶段的外汇支出大于进入收入阶段的外汇收入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本国汇率下降; 反之,则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当进入收支阶段的外汇供求相等时,汇率便处于均衡状态。这种进入支出阶段的外汇支出又称为流动债务,进入收入阶段的外汇收入又称为流动债权。
国际借贷说,是国际收支说的旱期形式。葛逊的理论实际上就是汇率的供求决定论,但他并没有说清楚哪些因素具体影响到外汇的供求,这就大大限制了这一理论的应用价值。国际借贷说的这一缺陷在现代国际收支说中得到弥补。
4. 金融
【答案】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多方面联系却终归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时,这是两个范畴; 而当两者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那么,与货币范畴和信用范畴存在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由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这就是“金融”。
金融或可界定为: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
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5. 信用货币制度
【答案】又称纸币制度,在此制度下各国的主要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它是国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具有无限清偿能力。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代替金、银执行货币的职能。纸币不能兑换黄金,它的发行不以金、银为保证。纸币的发行是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定,它的发行是通过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以下特点:①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由纸币和银行存款构成,它们都是银行对所有者的负债,体现着信用关系。②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即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③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纸币制度是货币制度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克服了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数量受金属供给限制的缺点,使国家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的客观需要来发行或回笼货币,以便灵活地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实现对整个经济的宏观调节与控制。同时,纸币造价低廉、携带方便、节省流通费用。然而,正是由于纸币发行的人为性,也使得货币发行存在着超过经济发展需求的可能。
6. 机构型监管与功能型监管
【答案】机构型监管模式是指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下,以机构为中心,由不同的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的机构进行监管。该模式的优点是专业性强,监管部门对违法活动的反应速度快,程序简单; 缺点是对不同类型机构间的交义业务会形成监管盲点。
功能型监管,是指在一个统一的监督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其优点主要是:(1)功能型监管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从而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2)功能型监管针对混业经营下金融业务交叉现象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要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主张设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来对金融业实施整体监管,这样可使监管机构的注意力不仅限于各行业内部的金融风险。(3)由于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据此设计的监管体制和监管规则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能更好地适应金融业在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功能型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协调过多,程序复杂,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风险确认速度比不上机构型监管模式。随着电子计算机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金融信息网的建成完善,功能型监管的不足之处将会降到最小程度。
7.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
【答案】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是随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认为货币供给“旧论”所隐含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观点是错误的,货币供给受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影响,强力货币(H )与货币供给(M )之问并不存在简单明确的倍数关系。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规
模,也会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倍数扩张机制。另外,银行的贷款要求等因素也影响内生性行为。最后,二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打破了其与商业银行间的区别,从而使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商业银行货币信用创造的行列,这些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成为一个内生性的变量。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等承认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
8. 货币需求函数
【答案】货币需求函数是表达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方程式,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
建立货币需求函数主要为满足以下三个用途:一是用于分析各种因素对货币需求的不同影响,包括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的程度; 二是用于验证货币需求理论分析的结果; 三是作用十预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货币需求量及其变化的方向,作为制定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的依据。
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变量有多种,所以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多元函数。按照货币需求中自变量的性质及对货币需求的不同影响,这些变量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其他变量,其中规模变量是指决定货币需求规模的变量。这类变量主要有财富和收入两种; 机会成本变量即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实物资产的收益率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 除上述各种变量外,影响货币需求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两种因素,可测量的因素有货币自身收益率; 不可测量的因素有制度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等。
M 为货币数量; V 比较典型的货币需求函数有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MV=PT,式中,
为货币流通速度; P 为一般物价水平; T 为商品与劳务的交易量)与剑桥方程式(M=KPY,式中,M 为货币数量; K 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 P 为一般物价水平; Y 为一定时期内按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
数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 PY 表示名义国民收入水平)
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Y 表示国民收入,i 示利率,L , 表示M , 与Y 的函数关系,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以及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函数关系)
量; P 表示价格水平; 表示为满足式中,M 表示名义货币表示物价的预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
期变动率; w 表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 Y 表示货币收入; u 为其他随机因素。
二、简答题
9. 简述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答案】(1)金融监管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对金融业的监管,维持一个稳定、健全、高效的金融制度,这是由金融业在社会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具体来讲,金融监管目标可以分成四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