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你认为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哪此?

【答案】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

(1)从市场失灵的角度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农业本身所具有的农业的外部性、农业的公共产品性、农业的弱质性、农业的不稳定性导致市场在某些方面失灵,需要政府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政策手段加以宏观调控。

(2)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发来沦证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性

工业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要高于农业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随着农业生产资本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则相对上升。在贸易中,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丧失。在市场竞争中,农产品处于劣势,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比较优势丧失,资源将流入其他产业。土地自由流动有限,绝大多数土地除了进行农业生产外基本别无它用,政府对农业用地的非农化进行严格的控制,当农民的主要或全部收入来自农业时,需要政府保护。政府因农业基础地位和农民生存对农业采取保护措施。

(3)围绕农业的发展阶段来分析农业保护政策的产生

日本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在解剖日本农业保护问题时提出了三个发展阶段理论。

一战前处于“食品问题”阶段,农业政策重点在于保障国内食品的充足供给和榨取农业剩余以保障工业发展。

一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处于“农业贫困问题”阶段,日本政府只是对农业提供了有限的保护,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工作机会、低吸贷款、财政补贴等。

20世纪60年代至今处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阶段,农业政策重点在于缩小城乡差距。

(4)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可能性

基姆·安德森和速水佑次郎用政治市场来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倾向于向农业征税而工业化国家倾向于支持农业。

①贫困国家最主要的经济目标是工业化,需要农业支持工业,农业保护政策的本质是让生活在城市的少数人来支持生活在农村的大多数人,不会走得很远。

②工业化国家工业发达,需要巩固农业。只有当预算成本太高时,工业化国家政府才开始抵制对支持的请求; 则政部、农业部参与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最常见的外部政治压力和主

要制约是公共预算; 政客和官僚倾向于选择只需很低的直接预算成本的政策。

③经济发展早期,国家需要尽快实现工业化,各阶层倾向于注重工业。从民族主义或防御的理由出发而产生建立一个更“平衡”的,而不是更特殊的更工业化的经济愿望,使工业保护政策得到广泛的支持。

④经济发展后,农产品不能获得较高价格的机会成本会提高,采取农业保护政策。食品进口国可能采取进口控制的手段扶持农业; 农业保持比较优势的国家,采取直接补贴或提高国内消费者价格的手段来支持农业; 在食品自我生产不足的发达国家,若考虑本国食品安全则会降低农业保护的政治成本。

2.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

【答案】传统农业保护政策所造成的问题有:

(1)农业保护政策作用的相互抵消和贸易摩擦加剧

贸易依存造成农业保护政策相互依赖,主要影响有:

①对农业保护作用的相互抵消;

②某一国家的政策费用会受到别国保护政策的程度和形式的影响。

农业保护对国际贸易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有:

①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保护高成本的生产和替代进口,会破坏出口市场的秩序;

②一系列的政策手段用于限制进日,支持不太具有竞争力的出日,造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摩擦,使进日市场缩小,残存的出口市场竟争加剧。

(2)农业保护政策的效率损失严重

①对农民的支持是以牺牲本国消费者和纳税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②农业保护政策可能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局部损失。

由于农民的收入是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农场规模越大,农场主从农业保护政策所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所以人们经常指责农业保护政策是将经济利益由最贫穷的社会群体向那些较为富裕的社会群体转移,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以食物为主。

(3)农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国际市场价格的疲软与波动

①农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

农业保护政策鼓励国内生产,抑制国内消费,以促进出口,导致有补贴的出口压低了世界市场价格,鼓励国内自给自足的政策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进一步下降,使未受保护的生产者受损。

②国际市场价格的疲软与波动

农业保护政策使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隔离,增加了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隔离使世界市场变得越来越狭小和更加残缺,为应对市场的动荡而进行的调整又使价格波动的幅度扩大。

(4)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保护政策加剧了农产品过剩,发达国家农业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

入”转为“奖出”。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贸易保护维持国内市场的高价格,另一方面向世界市场倾销剩余农产品,压低世界市场价格。

对于以农业作为主要外汇来源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价格的疲软和出口量减少使其外汇收入下降,使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生产遇到诸多困难。食品的低价格客观上还起到了刺激人口大量增长的负作用。

3. 试分析影响生产经营者供给质量安全食品行为的主要经济因素。

【答案】影响生产经营者供给质量安全食品行为的主要经济因素有:

(1)所获经济利益的大小

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食品质量安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获经济利益的大小。只有当生产经营者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食品能赚得预期收入,并且一旦欺骗性地提供低质量的食品就将失去这一收入时,才能停止欺骗而提供高质量的食品。

(2)经营目标的长短与成本收益的比较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长短期日标选择和成本收益比较是影响其是否实施质量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如果生产经营者树立了长期的经营目标,生产经营低质量食品被发现的概率增大,则会趋向于生产经营符合质量要求的食品。

(3)经营规模的大小与专有资产的多少

经营规模的大小和专有资产的多少是影响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何种质量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不仅具有大量有形的专有资产投资,而且还拥有品牌或名牌等无形资产,具有严格质量管理体系。

(4)声誉机制的建设

声誉具有提供激励、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作用,是掌握信息的一方保证不骗对方的一种承诺。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重复博弈。食品的生产经营者要建立良好的声誉,需接受一系列的质量安全认证,需有一套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需通过品牌的塑造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借助品牌效应获得更多的利润。

(5)纵向协作策略

在市场交易中,如果产品的质量标准难以确定或质量检验的成本非常高昂,食品生产经营者就可能通过建立长期关系而形成战略联盟或通过纵向一体化来解决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企业的灵活性、扩张的能力在下降,成本在上升。

4. 你知道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吗?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坚持哪些原则?

【答案】(1)中国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①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②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a.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污染严重。

b. 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变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