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管理学原理(公管)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组织设计
【答案】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组织设计的目的是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形成综合效果。组织设计因组织的战略、所处的环境、技术水平以及规模而异。
(1)组织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有:①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②权责对等的原则; ③命令统一的原则。
(2)组织设计的一般程序为:①设计原则的确定。根据企业的目标和特点,确定组织设计的方针、原则和主要参数; ②职能分析和设计。确定管理职能及其结构,层层分解到各项管理业务和工作中,进行管理业务的总设计; ③结构框架的设计。设计各个管理层次、部门、岗位及其责任、权力,具体表现为确定企业的组织系统图; ④联系方式的设计。进行控制、信息交流、综合、协调等方式和制度的设计; ⑤管理规范的设计。主要设计管理工作程序、管理工作标准和管理工作方法,作为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 ⑥人员培训和配备。根据结构设计,定质、定量地配备各级管理人员; ⑦运行制度的设计。设计管理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精神鼓励和下资奖励制度,设计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⑧反馈和修正。将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回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上述各项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正。
2. 管理幅度
【答案】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管理的下属的人数。确定管理幅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①管理者和下属人员的技能和能力。下属人员的训练程度越高,经验越丰富; 管理者就可以保持较大的管理幅度; ②所要完成的工作的特性。工作需要员工发挥创新性能力越强,则管理幅度越小; ③任务的相似性。其相似性越高,则管理幅度可加大; ④任务的复杂性。其复杂性越小,则管理幅度越大; ⑤下属工作地点的相近性。工作地点的相近性越大,则管理幅度越大; ⑥使用标准程序的程度。标准化程度越高,则管理幅度越大; ⑦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⑧组织文化的凝聚力; ⑨管理者偏好的管理风格等。
3.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指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由人们在共同工作中所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规
则联结的群体。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正式组织中的某些小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或者在性格、业余爱好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被其他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成为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特点:①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标准,有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②带头人无正式权力,是自然领袖,在团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③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接受与欢迎、孤立与排斥等感情上的因素。
4. 权变理论
【答案】权变理论是把环境变化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该理论认为:环境是影响管理选择的重要因素,有效的领导方式取决于权变因素,即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会到处都适应,在特定的情景下,应采取特定的领导方式。
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E=f(L , F , S )。式中,E 表示领导的有效性; L 表示领导者; F 表示被领导者; S 表示环境; f 表示函数关系。
权变理论的三种代表性理论:
(1)费德勒模型。该理论认为,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
(2)情境领导理论。该理论认为,成功的领导是通过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而实现的,选择的过程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而定。
(3)领导者参与模型,提出领导者的行为必须加以调整以适应任务的结构。
(4)路径一目标理论。它认为领导者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激励下属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以及使职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包括指示性、支持性、参与性、以成就为目标四种领导方式。
5. 学习型组织
【答案】学习型组织是彼得. 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所倡导的一种组织类型。它是一种不同凡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由伟大的学习团队形成社群,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坚切的生命力与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不断创新,持续蜕变。
在学习型组织中,人们胸怀大志,心手相联,相互反省求真,脚踏实地,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不为眼前近利所诱,同时辅以使成员振奋的远大共同愿景,以及与整体动态搭配的政策与行动,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从而在真正的学习中领悟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并与周遭的世界产生一体感。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创建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二、简答题
6. 何谓目标管理? 其特点是什么? 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
【答案】(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凡是在工作成就和成果直接地、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繁荣的每个部门
中,目标都是必需的,并且期望于经理取得的成就必须是从企业的目标中引申出来的,他的成果必须用他对企业的成就有多大的贡献来衡量。
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是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到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一个管理人员的职务应该以达到公司目标所要完成的工作为依据; 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③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每个人的分目标都完成了,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2)目标管理的特点
目标管理是指组织自上而下地确定一定时期的管理工作日标,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一切计划工作都围绕着目标进行,并在目标实施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自主管理和控制,以积极主动地追求目标成果的实现来代替消极被动地接受任务。具体来说,它的特点主要有:
①自始至终以计划目标为中心
即组织的一切工作都从确定目标开始,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一切活动都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为指针,工作成果的大小,以完成计划目标的程度为主要评价标准。
②目标的执行者就是目标的制定者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在传统管理中,组织目标的制定是最高层管理者的特权,下级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只有执行的义务,口标的制定和目标的贯彻是相分离的。而在目标管理中,各级计划目标不是以命令的形式下达的,而是在计划的执行者和各有关单位的参加下,根据上级目标的要求和目标计划执行者自身的条件,经过上下级之间充分协商和讨论,从而确定目标执行者自己的目标。
③重点强调目标的实现
即目标管理的重点是实现目标,注重成果第一。传统管理的考评工作主要以被考评对象的品质、态度等为依据来进行,考评是上级的单方面的权力,下级无发言权; 而目标管理强调考核要以工作实绩为依据,员工自己首先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然后上下级共同确定考核结果,并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
④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传统的管理是一种监督和强迫的方式,而目标管理注重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控制可以成为更强大的动力,促使人们尽力把工作做好,而不仅仅是过得去就行。
由此可知,日标管理的实质是:领导授权、下级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控制。日标管理不是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