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答案】(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口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2. 迁移的种类
【答案】(1)正迁移与负迁移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①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③介于正、负迁移两者之间的一种迁移状态可称为零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壹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①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②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普遍迁移和具体迁移。
①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②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①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只是得到某种充实。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②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十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③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如何看待学习、学生、教学和教师的? 对于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答案】(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学生、教学和教师的看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验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其对学习、学生、教学和教师的看法如下:
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一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②对学生的看法: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他们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有机体都具有一定内在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的潜能; 并强调人的基本需要都是由人的潜在能量决定的。人本主义心
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
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出发,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都是无用的; 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因此,教学的结果,如果不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可能是有害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是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
④对教师的看法: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2)对实际教学工作的启示
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知识外,更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②学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促进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
④在采用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时,应避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而否定教师的作用。
4.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答案】(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乙答评分上的一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 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 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5. 影响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学习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有:
(1)活动模式
加里培林等的研究表明,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模式由于概括性、完备性与独立性的不同,可能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定向类型,它们的学习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①具体的、不完全的、独立得到的定向类型:学生对活动条件的了解是不完全的、具体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