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鲁东大学体育学院703专业基础综合(含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有氧工作能力
【答案】有氧工作能力是指人的有氧供能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最大吸氧量、维持最大和次最大吸氧量的能力。最大射氧量(V o2max )和乳酸阈(LT )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二者反映了不同的生理机制。前者主要反映心肺功能,后者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水平。 2. 残障
【答案】残障的定义通常从生物学、医学和社会伦理学及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制定。生物学残障是指部分器官或功能不可再生性丧失。医学残障是以医院病历诊断书和预后推断为基础的,对生物学残障的性质和程度的判别。社会残障(人)是民政部及下属的社会福利部门,在医学残障的基础上,对每个残障人残障类别和程度的认可。概括而言,残障是指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原因,在身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或心理品质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进而影响生活、学习、劳动和社会交往能力的状态。
3. 血型
【答案】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临床上最重要的两种血型系统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不相容的血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4. 稳态
【答案】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动态平衡状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交换、转变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稳态不是没有变动,而是通过调节机制能够消除不稳定变动而保持在目标值上。
5. 基础代谢率
【答案】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通常以
6. 胸式呼吸
来表示。
【答案】胸式呼吸是指肋间肌的活动使肋骨发生提降移动,胸部也随之起伏,以肋间肌的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又称肋式呼吸法。胸式呼吸主要是胸部的扩张和收缩,横膈膜的运动较小,致使呼吸多集中在肺部的上、中部进行,肺的下部由于长时间运动较小而使肺泡关闭,导致肺组织萎缩甚至纤维化。
7. 同步反馈
【答案】同步反馈指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根据各种感受器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来决定自己的动作。例如乒乓球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根据对方来球的速度、旋转、落点等来决定自己的步伐移动与回击的方向。
8. 免疫监视
【答案】免疫监视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清除体内各种突变细胞和防止持续感染。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9. 血凝(血液凝固)
【答案】血凝又称凝血,是指血液凝固的过程。当血管受伤出血时,立即形成凝血止血。止血由血管的损伤部位收缩,血小板黏附、聚集、变态,从而形成白色血栓,然后由血液凝固系统形成纤维蛋白完成止血过程。
10.胰岛素抵抗
【答案】胰岛素抵抗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它是II 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
11.试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有: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滤过膜上有许多裂隙,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孔,所以滤过膜的通透性是以物质分子量大小是否能允许通过小孔来决定的。血浆中小分子的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和各种离子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因此,滤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都与血浆内的浓度近似。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极少滤过。分子量超过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则不能滤过。在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是比较稳定的。滤过面积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总面积。正常人200多万个肾单位都经常处于活动状态,因此滤过面积较恒定,总有效滤过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有利于尿的生成。
(2)有效滤过压
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它主要是三部分力量即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的代数之和,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计算方法如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一
(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3)肾血流量 肾脏在血压变动于
静时两侧肾脏血流量为范围内时,依靠其自身调节可使血流量保持稳定。正常人安每昼夜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可达约为体重的3倍。 12.肌适能的含义如何,它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案】(1)肌适能的含义
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它既是实现完满的健康效益的前提条件,又对人体外观,自我表象和工作业绩及运动成绩起着基础效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ACSM 倡导均衡发展“健康体适能”,建议除了提高心肺耐力以外,还要重视肌肉力量的提高,并指出:肌力和肌肉耐力是“健康体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规律的负重练习对增强体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肌适能的内容
①肌肉力量
力量是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或者说是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力量是实现一切身体活动的基础,人体所有的生活、生产和运动活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肌肉力量根据肌肉的收缩形式,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两种形式。影响力量的因素有神经的调控功能、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纤维类型、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性别和年龄等。
②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某一负荷下能长时间保持持续收缩的能力。它通常用次最大收缩时所能重复的次数或次最大收缩下所能坚持的时间(静力耐力)来测定。肌肉耐力是对许多工作和运动竞赛获得优良成绩的要素,如果身体有力量来从事某一重复性工作,要想取得工作上更大的成就将取决于肌肉耐力,即坚持能力。快肌纤维容易疲劳,故肌肉耐力和力量并不高度相关,除非用很重的负荷来测试耐力时。
③肌肉軔性
柔初适能是指在不造成身体伤害的前提下,身体各个关节的最大活动幅度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軔带、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的能力,又称柔韧性。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表明肢体运动(如弯腰、伸展和扭转等)轻松自如、更加灵活。
13.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
(1)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
(2)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这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基本条件。
心室的收缩为血液提供能量,成为动能,推动血液流向外周,其余的成为势能,贮存在
的血液流向血液中,并够成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形成动脉血压;在心脏收缩期,之所以只有
外周,是因为血流遇到了一定的外周阻力。
14.谈谈各种教学方法影响运动技能学习与发展的生理学原理。
【答案】各种教学方法的生理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