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在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计算工具的日益普及,人们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突出了对估算能力和算法多样化的要求,重视了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选择,降低了对繁杂数字、代数式运算和运算速度的要求,……。但是不管怎样,运算能力仍然是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良好的运算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形成其它能力。为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不论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还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对数学运算做出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的界定或描述。可是在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育事实上是被忽视的,没有新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学大纲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又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另外,中职生中的大多数都是由考不上高中的学生组成的,他们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运算能力薄弱更是不争的实事,而运算能力的不足对其后续数学学习又会产生致命的影响;此外,对中职生来说,无论他们毕业后是走向社会从事某种职业,还是继续深造,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这是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必备的素质之一。总而言之,我们每一位中职数学教师都应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地把握新时期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并要及时地将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当中,努力去形成和发展中职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绝不能对他们的运算能力要求过低。
本论文对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数学运算及其能力的内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在对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进行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培养中职生运算能力的策略和如何促使中职生运算能力向其它能力迁移的问题。论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当前国内外对中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出发,结合当前中职数学教育和中职生的运算能力现状,阐述了研究培养中职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必要性。
第二,根据数学运算的多种定义,结合新课程理论,界定了数学运算,拓展了数学运算能力的内涵,并且阐述了中职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特点,力图使本研究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第三,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对中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内涵和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依据双基数学教育理论,对中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研究。
第四,借助于参考相关文献自编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调查表》和《江苏省农村中学生计算能力调查表》,对新疆伊宁市四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测试,进一步了解当前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现状,并对中职生运算能力偏低的现状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
第五,首先,本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多元智力理论、运算能力本身的特点和新课程理论,阐述了培养中职生运算能力应遵循的四项原则:1)主体参与原则;2)因材施教的原则;3)循序渐进的原则;4) 师生相互沟通原则;其次,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习体会,提出了一些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主要策略:1)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加强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的教学;3)从实际出发,改进教法,加强指导。具体来说,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包含了:①加强运算观教育、增强运算自信心;②激发数学运算兴趣;③培养数学运算意志力这三种策略;加强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包含了:①结合教学弥补学生欠缺的相关知识;②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两种策略;而从实际出发,改进教法,加强指导则包含了:①加强板书的示范性突出思维分析与运算过程;②适度把握算理要求,强化相关知识的记忆;③突出算法多样化、优化运算过程;④通过具体运算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四种策略。
第六,对中职生运算能力向其它能力迁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包含以下几方面:运算能力向良好数学情感的迁移、运算能力向学习新知识能力的迁移、运算能力向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向创新能力的迁移。
第七,用两个案例来阐述中职生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最后,本人对培养中职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法有几点体会,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这中间来,期待着中职数学教育有更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运算,运算能力,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