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阎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颖川太守,“又教吏为骺筒(注: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人不可出的器具),及得投书„„吏民相告讦,汉得以为耳目。”这一措施() 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C.官民相互揭发,败坏社会风气。 D.利于反腐惩恶,稳定社会秩序。
春秋时期,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表明() 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 B.君主的选官权旁落。 C.察举制开始形成。 D.官员举荐人才成为时代共识。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