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U型管压差计测量一段水流管压力差,已知压差计读数为10cm,则压力差为()。指示液密度为13600kg/m3 10.3kpa。 20.3kpa。 15.3kpa。 12.3kpa。
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中国古代出现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至上。 B.皇帝年幼昏庸,母后主政。 C.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权力中心。 D.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监督。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阎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这说明() A.绅士权威的衰弱。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 D.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
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 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颖川太守,“又教吏为骺筒(注: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人不可出的器具),及得投书„„吏民相告讦,汉得以为耳目。”这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