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827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片夫卡式”

【答案】“卡夫卡式”是人们对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作品风格的概括。它如同“莎士

,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在内容和主题上,比亚化”和“席勒式”“卡夫卡式”意指作品大多描写

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无依。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悖谬、怪诞、神秘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2. 《摩诃婆罗多》

【答案】《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梵语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其主要内容是叙述婆罗多族的两个后裔居楼族和般度族间大战的故事。《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

,英雄史诗,而且有人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有10万“颂”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

,堪称“印度的灵魂”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3. 象征主义

【答案】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 , 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称为“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4. 意识流派

【答案】意识流派是指20世纪初西方兴起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派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尤其是人的意识流程,常利用心理时间来组织叙事,大量运用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来追踪人的意识流程,展示人迷离恍惚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意识流小说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一度掀起高潮。40年代,经过意识流小说所锤炼的各种创作方法和观念仍然在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其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夫、普鲁斯特和福克纳等。

【答案】悬诗意为“被悬挂的”诗,是指阿拉伯前伊斯兰时期的七首或十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精品和代表作,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阿拉伯文学遗产。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代表诗人是乌姆鲁勒·盖斯,其代表作是《悬诗》的首篇。作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悬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阿拉伯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6. 舞论

【答案】《舞论》是印度古代戏剧理论著作。作者传为婆罗多牟尼,即婆罗多仙人。这是一部诗体著作,采用史诗的格律,有几处用散文解说。用梵文写成,共分37章。书中主要论述戏剧的理论和实践,但兼及舞蹈、音乐,甚至语法、修辞。《舞论》的“舞”实指戏剧,其中包括音乐和舞蹈动作,应是戏曲一类。书中接触到的文艺理论问题,成了后来各派理论的依据。

7. 新小说

【答案】新小说是20世纪50~60年代盛行于法国文学界的一种小说创作思潮,又称“反小说”。在哲学上,新小说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柏格森生命力学说和直觉主义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影响。新小说没有统一的美学纲领,其作家强烈地反对传统,要求全面革新小说艺术; 贬低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关切小说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并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取消人物的中心

,使读者由被地位,颠覆作品结构的完整性与逻辑性,打破语法规则的约束,给文本留下“空缺”

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创造者与参与者。阿兰·罗伯一格里叶、克洛德·西蒙、娜塔丽·萨洛特等为代表作家。

8. 摩西五经

【答案】摩西五经是西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又称摩西五书。它们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摩西五经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其主要思想是:神的创造、人的尊严与堕落、神的救赎、神的拣选、神的立约、神的律法。

9. 《跳房子》

【答案】《跳房子》是阿根廷著名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战后关于情感和观点的最为强劲的百科全书”。小说叙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啼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然而,在这时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

【答案】“能乐”是日本的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是由一种名为“猿乐”的歌舞发展而来的。“能乐”已经具备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各种因素,但它主要还属于一种歌舞剧,台词、对白较少,而以歌舞为主。“能乐”的文学剧本称为“谣曲”。能乐最著名的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戏剧理论家奠基人是世阿弥,他的名剧是《熊野》和《赖政》。

二、简答题

11.简述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答案】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

①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

②第二次高潮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这一时期的法国有拉马丁和维尼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外,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以及德国的霍夫曼等人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

③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雨果为代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也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在美国产生了梅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

12.结合作品,论述鲁迅所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人眼中是“残酷的天才”。

【答案】鲁迅先生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拷问人类灵魂的残酷天才”,准确地指出了其文学创作的特点,并予以了积极评价。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侧重探讨人,尤其是人内心自我的复杂性,表现苦难及苦难中人的追求与犯罪,注重从信仰和灵魂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触及灵魂深处。

(1)“心理现实主义”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表现心理的真实为己任,将自己的文学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19世纪中后期的俄罗斯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尤其是随着农奴制度的废除,资本主义得以在封建习气仍然十分浓厚的俄罗斯内部大力发展,这些都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身于平民家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城市贫民的生活非常熟悉,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动荡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人内心世界的痛苦、精神的异化感,决定将文学拓展到人的精神领域,揭不人的本性或人性的复杂。

(2)直面人性的阴暗面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较为关注的是人的病态思想和潜意识体验,涉及乱伦、强奸、凶杀、癫狂等伦理或心理问题,触及较少被反映的禁区或空白,直面了人性的阴暗面,反映了善与恶在人物心灵中的较量,从而在较深层次上拷问了人的灵魂。例如,在其代表作《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