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补笔测验通常用来研究( )。

A. 前瞻记忆

B. 内隐记忆

C. 外显记忆

D 元记忆

【答案】B

【解析】内隐记忆的间接测量方式主要有:词干补笔和模糊字辨认。补笔是提供缺笔字,要求被试把他心中首先想到的单字填出来。

2.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概率为0.28,虚报概率为0.06,则该实验中的口值为( ) 。

A. 小于0

B. 等于1

C. 大于1

D. 大于0,小于1

【答案】C

【解析】当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小于1时,说明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相交处的右端,此时击中率的值大于虚报率的值,那么β值大于1。相反,如果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大于1时,说明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相交处的左端,此时击中率的值小于虚报率的值,那么β值小于1。

3. 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能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它可能降低的效度是( )。

A. 内部效度

B. 外部效度

C. 构思效度

D. 统计结论效度

【答案】B

【解析】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而实验情景的过分人工化会使实验结果难以推广到其他现实情境中。

4. 棒框仪通常用来研究的问题是( )。

A 注意分配

B. 手眼协调

C. 知觉—动作学习

D.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答案】D

【解析】棒框仪是用来研究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实验仪器。研究注意分配的实验仪器是注意分配仪。研究手眼协调能力的实验仪器是手指灵活性测验仪。研究知觉一动作学习的实验仪器是迷宫。

5. 在唐德斯(F.C.Donders )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 、B 、C 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简单反应时(RT A )仅包括基线反应时间。辨别反应时(RTc )包括基线反应时和分辨刺激的时间。选择反应时(RT B )包括基线反应时、分辨刺激的时间和选择反应的时间。因此,选择反应时(RT B )选择反应时(RT C )简单反应时(RT A )。

6. 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有相互干扰,最好采用( )。

A. 组内设计

B. 组间设计

C. 拉丁方设计

D. 混合设计

【答案】B

【解析】组间设计的特点是每一个被试只接受自变量的一个水平,因此,不会受到不同实验条件之间的相互干扰。而组内设计由于每一个被试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因此,会受到不同实验条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7. 向被试先后呈现两道个位数的加法题,在每道加法题呈现后,要求被试报告结果; 同时,在连续呈现两道加法题后,要求被试按顺序报告出每道加法题的第二个数字。这种方法测定的是( )。

A. 前瞻记忆

B. 工作记忆

C 错误记忆

D. 回溯记忆

【答案】B

【解析】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本题中回忆加法题的第二个数字涉及短时记忆。

8. 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智力超常”。学年结束时,再对所有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这种现象称为( )。

A. 罗森塔尔效应

B. 安慰剂效应

C. 反应定势

D. 肯定偏向

【答案】A

【解析】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以某种方式如动作、表情和语言等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的现象。罗森塔尔用一个实验论证了实验者效应的存在,故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在本题中,班主任被告知某些儿童智力超常,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会以各种形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这些所谓的智力超常者,从而使得他们的智商分数在后来的测验中果真得到提高。

9. 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

A 史蒂文斯

B. 费希纳

C. 韦伯

D. 冯特

【答案】A

【解析】史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创立了史蒂文斯幂定律。费希纳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对数关系,创立了费希纳定律。韦伯认为差异刺激量与比较刺激量之间的比值为一个常数,创立了韦伯定律。冯特建立了第一个科学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了心理学的诞生。

10.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 )。

A. 习惯误差

B. 期望误差

C. 练习误差

D. 疲劳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