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唐代小说_______。
【答案】《会真记》
【解析】《董西厢》的本事源于唐代元棋的小说《会真记》。《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叙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
2. 白蛇许仙的传说在明代被改编成《警世通言》中的著名小说_______。
【答案】《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解析】白蛇许仙的传说在中国广为流传,开始时是以口头传播,后来经过演化又有厂小说,《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标志着关于白蛇传说的故事己初步定型。
3. 散曲集《江东白苎》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梁辰鱼
【解析】散曲集《江东白苎》中的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充满阳刚之气的弹铁悲歌; 另一类是柔婉妩媚的浅斟低唱。梁辰鱼以撰作此集与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而名重江南。
4. “谴责小说”的概念不见于“小说界革命”中,而是_______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
【答案】鲁迅
【解析】“谴责小说”的概念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其代表作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5. 常州词派由张惠言开山,至_______发扬光大,蔚为宗派。
【答案】周济
【解析】嘉庆初年,浙派的词人更是专在声律格调上著力,流弊益甚,常州词人张惠言欲挽此颓风,大声疾呼词与《风》《骚》同科,应该强调比兴寄托,反琐屑饤饾之习,攻无病呻吟之作。一时和者颇多,蔚然成风,遂有常州词派的兴起,后经周济的推阐、发展,理论更趋完善 ,所倡导的主张更加切合当时内忧外患、社会急速变化的历史要求,其影响直至清末不衰。
6. 《淮南子》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刘安
【解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或《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
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该书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系统而详尽地总结,是研究黄老思想的极其宝贵而丰富的资料。它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7.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其中“鲍参军”是指刘宋时期著名诗人_______。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一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庾开府”是指梁和北周大诗人庾信,他的骄赋名篇_______长约五千言,描述了梁朝败亡的历史和诗人自己的遭遇,堪称“赋史”。
【答案】鲍照; 《哀江南赋》
【解析】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其诗歌的突出内容是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拟行路难》十八首。庚信的《哀江南赋》是作者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之作,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8. _______,泪比长生殿上多。
【答案】石壕村里夫妻别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马嵬》。世人多以此来形容寻常百姓的感情,比帝王权贵们的更为真挚。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二、名词解释
9. 新体诗
【答案】新体诗是古体诗到近体诗的过渡形态,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谢眺。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 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得限制,产生了“文贵形似”和“文多拘忌,伤其真美“的弊端。
10.明代四大奇书
【答案】明代四人奇书是指明代四部著名的长篇章回小说,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奇”,不仅指它内
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11.汤沈之争
【答案】汤沈之争是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曲律”所产生的分歧与争议。汤显祖注重剧作的曲意,认为为了充分表达“意”“趣”“神”“色”,为了内容的需要,可以突破格律束缚; 沈璟则注重严守音律,认为只要作曲合乎曲律,内容倒在其次。两人的分歧,关键在于着眼点不同,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出重立意、才情,而沈憬则致力于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因此他们的分歧并非政治意义的对立,也没有好与坏、进步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分,相反,正是二者的补充、融合,推动了传奇艺术的发展。
12.春秋笔法
【答案】“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又称“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它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作家自己的态度,并且在作品中灌注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小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13.高唐神女
【答案】高唐神女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女性形象。高唐神女的故事由《山海经·中次七经》所记炎帝死为草事演变而来。宋玉以丰美奇诡的神话为源头,在《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塑造了一位光耀千古的女神,其为寓言托兴甚明。作品既从写男女之情出发,又不越过礼教的界限,宋玉真正领会了《诗经》作者“有益风化”的精髓。两千多年来,它以浓郁浪漫的色彩、似真似幻的情节、美丽多情的形象,成为我国古代诗赋中长盛不衰的文学母题。
14.诗有六义
【答案】诗有六义是古代诗歌美学用语。它是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风指国风,是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乐。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雅正,是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音乐,分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神祭祖的歌舞乐曲,音乐舒缓。而赋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用一个事物来作比方。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都在诗歌的开头。
15.《悲愤诗》
【答案】《悲愤诗》是东汉文学家蔡文姬所作的五言诗。《悲愤诗》是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全诗一百零八句,计五百四十字,它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泪,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