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所谓_______,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答案】边塞诗
【解析】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边塞诗源远流长,但其繁荣却在唐代,以盛唐为最。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包括王之涣、王昌龄、崔颢、李欣等诗人。
2. 李清照提出“______________”的词创作主张。
【答案】别是一家
【解析】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其诗、词、文、赋并茂,尤以词甚。而其《词论》作为词史上第一篇论词文评,颇有见地地提出“别是一家”的主张,鲜明地表达了词作应“协音律,贵文雅,主创新,求浑成,本婉约”等观点。
3. 汪中的《_______》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
【答案】哀盐船文
【解析】汪中的骄文内容上取材现实,情感卜吐自肺腑,艺术上能“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风格遒丽富艳,渊雅醇茂,而且用典属对精当妥帖,被视为清代骄文复兴的代表。《哀盐船文》是其骄文中的绝作,写一征盐船失火,毁船百馀艘、死伤千人的事件。
4.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均出自于《_______》。
【答案】战国策
【解析】《战国策》作为史学名著,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此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和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借用寓言阐述道理。成语“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均出自这里。
5. 汉代的乐府,原本是管理的机关_______。
【答案】音乐
【解析】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 另一部分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即乐府民歌。
6. 明月松间照,_______。
【答案】清泉石上流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王维的《山居秋瞑》。全诗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 《过秦论》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贾谊
【解析】《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上篇先讲秦自孝公至秦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是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等。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貌似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过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8. 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王维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竹里馆》,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二、名词解释
9. 文道一贯
【答案】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可、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他强调道外无物,也就是强调道外无文。他坚决反对道自道、文自文的看法。
10.五言律诗
【答案】五言律诗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它是律诗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最终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言古诗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其格式是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有仄起、平起二格。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代表诗作有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商隐《蝉》等。
11.韩孟诗派
【答案】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以及贾岛、卢全、马异、刘叉等人。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诗风尚奇求险,韩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贾岛奇而清,卢仝奇而怪。他们具有独特的审美品味,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搞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由于受韩愈占文运动“陈言务去”的影响,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12.春秋笔法
【答案】“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又称“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它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作家自己的态度,并且在作品中灌注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小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13.原道
【答案】《原道》是唐代韩愈政治思想和哲学理论的代表作。收入《韩昌黎集》杂著部。全文中心是反对佛老,发挥儒家正统思想。认为唯有孔孟之道是“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的治世良方; 老子“去仁与义”、佛教“灭其天常”都与封建伦理纲常相违背,应当坚决禁绝。以仁义为“道”的内容,第一次提出儒家的道统说,认为“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车可之死不得其传焉。”
14.建安七子
【答案】建安七子是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徐幹、应玚、刘桢七人的合称。七子之中除孔融外,均依附曹氏政治集团,是邺下文人集团中的杰出人物。建安七子的得名源于曹丕《典论·论文》,“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以王粟的成就最高,被刘韶誉为“七子之冠冕”,他的代表作有《登楼赋》《七哀诗》。
15.纳兰性德
【答案】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他将清代词的创作推向繁荣与鼎盛,以“别样清幽,自然标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