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813造型基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师造化”
【答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躁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是指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是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2. 三大石窟
【答案】三大石窟是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11个朝代不断修造。洞窟内保存大量精美的壁画、雕塑,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创建于文成帝和平元年,由沙门统昙耀主持开凿5所,称为“昙耀五窟”。“昙耀五窟”主体造像高大,体现君权、神权的统一,受凉州造像的影响,并反映中业造像的特色。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书法史上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自古阳洞。
3. 马踏飞燕
【答案】马踏飞燕,又称铜奔马,是东汉青铜雕塑的代表作。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通高34.5厘米,作者独具匠心,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设计一匹矫健奔驰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单背上,具有强烈的运动。作者巧妙地让燕华双翅张开,加强雕像支点的稳定感,同时用燕集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典范。
4. 米氏云山
【答案】米氏云山又称米家山水,“米氏云山”是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其长子米友仁开创的一种画派。米芾诗文书画以不蹈前人为标榜,认为山水画“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他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对江南山水的亲身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借笔作画不
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以极淡的墨色勾卷云的廓,而重在以浓淡变化的墨色烘染出蒸腾之势。山体仅用淡墨渍染出轮廓,再依结构以大小错落、由淡而浓(或以浓破淡)的横点叠加,渲染山体的雄厚。以极简之笔勾出房舍、树枝,再以浓淡相间的横点点叶。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山川景色,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是北宋中期山水画变革的主要形式之一。
5. “吴带当风”
【答案】“吴带当风”指的是唐朝画家吴道子的一种绘画风格。吴道子是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他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便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吴道子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作,在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性,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6. 比德说
【答案】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7. 《江帆楼阁图》
【答案】《江帆楼阁图》,中国唐代的一部书画,作者李思训,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融汇了山水丘壑和人物动态,阐明唐代山水画己着意于生活与自然之交织、辉映,一派明媚春光景象。画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石绿渲染。画中树松,整体势态葱郁,富有装饰味,和有勾无被的山石,起伏均匀的水纹,精丽工致的屋宇,图案形状的夹叶,十分相称,而且还可以看出其中吸取域外绘画的迹痕。从绘画风格上可以看出是李思训对展子虔青绿山水画技法的继承和发扬。
8. 决澜社
【答案】“决澜社”是西洋画团体,1931年9月由庞薰某、倪贻德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组织过多次展览,1935年自行解散。决斓社是中国最早主张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的、有宣言和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起步具有开创意义。
二、简答题
9. 宋代绘画繁荣兴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巨大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法,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描绘技术,直接并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宋代绘画繁荣兴盛主要表现在:
(1)在绘画内容上,转向生活中的形象描写,注重真实的具体的描写,能够通过瞬间的景象,具体地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一定关系和在生活中的神情动态,当时汉族与外族间的关系在绘画中也
得到了反映。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
(2)在艺术技巧上,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的意趣,围绕着阐明及突出主题的要求自由地而且灵活地组织画面,不受任何机械法则的支配,善十抓住对象外形特征进行提炼形象等等。宋代绘画艺术技巧的创造使中国绘画的样式特点逐渐形成,并日益增强了其从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
(3)在作画群体上,宋代一些士大夫和统治阶级中人直接从事绘画活动,对于绘画艺术的繁荣和提高在某一阶段上也有促进的作用,他们对于笔墨诸因素的艺术效果的重视与有意识的追求,也使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表现,并为绘画技术积累了新的经验。
(4)以院体画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繁荣,宫廷绘画的发展达到极盛。在宋代,宫廷绘画承载着宣传教化、笼络重臣、粉饰太平的主要功能。宫廷画家在艺术上必须附和帝王的审美趣味,因此,宫廷绘画的主要表现风格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 赋色浓艳,华贵富丽; 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宋徽宗赵佶为典型代表。
(5)以表现自然情感的文人画的兴起。科举制提高了整个官僚的文化水平。以科举进身的文人力图强调自己的文化英雄地位。将绘画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宋代不少文人士大夫将绘画看成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在绘画中以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等为题材,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绘,艺术上主张宁和平淡,追求天真清新的风格。米氏父子、苏轼等人即为典型。
10.简述吴昌硕的艺术特色。
【答案】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之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即“后海派”领袖之一。其作品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吴昌硕先习篆刻、石鼓文,而后学画,他总是以篆描之法入画,用石鼓文的笔法作画,精心苦练,“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创造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自成一家,开拓了宽博厚朴的画风;
(2)诗、书、画、印一炉冶,是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理想,也是他绘画的重要特色;
(3)用笔深厚有力,富于书法的韵味,用墨浓淡干湿,各得其宜,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
(4)绘画布局喜欢对角倾斜构图,作画也往往从画幅中间落笔,使他的画作极具古意,同时又极具现代感;
(5)题材多为梅兰竹菊和蔬果,用色大胆,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
11.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特征。
【答案】宋代院休花鸟画强调深入观察动植物形象情状,讲求“形似”,重视“法度”,亦提倡新意、巧思与诗情,形成了精深完备、“高洁为工”的风格特征。宋代院体花鸟画中既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