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813造型基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二高一陈

【答案】“二高一陈”指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三人。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

2. 失蜡法

【答案】失蜡法又称蜡模法,是指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即先用蜡雕塑成所需器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的泥范铸铜器,可以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蟠馗纹铜尊盘是我国失蜡法铸件精品。

3. 《历代帝王图》

【答案】《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画中刻画了历史上西汉至隋朝有不同作为的13位帝王的形象。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 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色彩效果凝重,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用线多为粗细均匀的铁线描,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

4. 海上三任

【答案】“海上三任”是指任熊、任熏、任颐,他们为“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任熊,长于画人物,形成了高古谨严,笔力刚健,勾勒方硬,富有装饰感的个人风格。代表作有《范湖草堂图卷》; 任薰,人物、花鸟兼擅,结构深邃,笔墨精巧,设色雅艳,晚年人物画精气华愈显,运笔如行草; 任颐,擅长人物画,内容通俗易懂,思想倾向明确,反映出忧国忧民的朴素感情,同时擅长于花鸟画,以勾勒、点虱、没骨相结合的小写意画突出。代表作有《牡丹图》。他的绘画风格显示出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日益结合,是雅俗共赏的新画风的代表。“海上三任”的崛起,一改清代人物画的颓废,标志着清代人物画融古创新的成功。

5. 张彦远

【答案】张彦远,字爱宾,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家藏法书名画甚丰,精于鉴赏,擅长书画,无作品传世。张彦远继承和发挥了古人的某些论点,认为书以传意、画以见形,绘画具有和六经相同的社会作用,并以形似与神似的结合来解释谢赫的气韵生动说。代表作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等。

6. 波臣派

【答案】波臣派是明末清初的肖像画流派,因创始人曾鲸字波臣而得名。曾鲸在人物肖像画中重视墨骨的画法,以淡墨勾定轮廓五官,然后施墨色染出结构凹凸,再赋色彩。其画法吸收了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糯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故而文质相兼,独具特色。当时追随者甚众,形成了具有中国肖像画特点的波臣派。

7. 南吉北磁

【答案】南吉北磁是指宋代形成的北有磁州、南有吉州两大民窑体系。吉州窑以烧制黑瓷著称,独创了以剪纸及木叶贴花为装饰的手法。磁州窑以烧制白釉黑花瓷为主,装饰技法以画花、雕釉最为流行,器物黑白对比鲜明,富有强烈、明快的装饰效果。

8. 司母戊方鼎

【答案】司母戊方鼎亦称后母戊鼎,是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鼎重达875公斤,腹面四周边框饰古代商周时期常见的兽面纹。大鼎造型大方,精致,庄重肃穆,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商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产物,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司母戊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二、简答题

9. 顾恺之有哪些艺术方面的成就?

【答案】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其艺术成就包括:

(1)绘画成就

①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同时他也擅于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

②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二毫,顿觉神采焕发。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

(2)绘画理论成就

①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

②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

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求,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他的理论相关。

10.原始陶器的造型与成型方法的关系。

【答案】中国原始彩陶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捏塑、泥条盘筑、拼接。捏塑的器物一般为小型器皿,造型自然质朴,富有人情味,甚至会留下人的指纹; 泥条盘筑法则使用在较大的器物的成型上,造型较规整,一般会用刻画、剔刺、压印、堆贴来进行装饰; 拼接则是将较大器物的几部分相连接,然后表里抹平,加以修整,使之光滑。

11.简述唐长安城的建筑特征。

【答案】唐长安城,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中国古代较大的都城。其建筑特征有:

(1)宏大的规模,整齐的规划,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

(2)布局严谨,方整对称,明确划分了功能区域,成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象征。宫殿附有园林特色的宅邸和遍布全城的寺院塔庙,形成了城市建筑的独特艺术风貌。

(3)在城市的边缘规划了园林区,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成为民众的游览场所,是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创举。

(4)其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历代有许多文人学士进行过考证和研究。

(5)布局方式和规划制度,成为当时周边邻国效仿的典范,对中国封建社会都城建筑亦有深远影响。

12.简述《苦瓜和尚语录》及其理论贡献。

【答案】《苦瓜和尚话语录》是中国清代绘画理论著作,在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占有重要地位。

(1)《话语录》简介

《话语录》是由中国画坛上的一位奇才一一中国画“黄山派”的创始人石涛所著。

①《话语录》内容与结构

全书分十八章,前四章围绕“一画论”就画法原理发挥见解,高屋建领,多有精义。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就山水形象、意境、笔墨、格调、书画关系等,展开讨论。第十八章则明确提出了革新创造的绘画思想。

②《话语录》特点

统观全书,先讲原理,次述运腕,最终引申出理论主张,构成了完整有机的山水画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石涛把对画理画法的认识提向到宇宙观的高度,穷其原委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件和系统性,具有充分的逻辑力匡刽兰巨。

(2)《话语录》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