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系统抽样
【答案】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系统抽样的具体步骤是:
(1)给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即制定出抽样框。
(2)计算出抽样间距。计算方法是用总体的规模除以样本的规模。假设总体规模为N ,样本规模为n ,那么抽样间距K 就由下列公式求得:
(3)在最前面的K 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这个个体的编
号(假设所抽取的这个个体的编号为A ),它称做随机的起点。
(4)在抽样框中,自A 开始,每隔K 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即所抽取个体的编号分别为A , A+K, A+2K, …,A+(n-1)K 。
(5)将这n 个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2. 文献研究
【答案】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画面、声音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根据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所用文献类型的不同,可以将文献研究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其中社会研究者最常用的有:
(1)内容分析;
(2)二次分析;
(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3. 匹配
【答案】匹配是研究者为了创造出实验所需的两组相同的对象而采用的方法之一,是指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
匹配的缺点如下:
在某种意义上,匹配的方法是基本无用的一一因为匹配的目标是要使两组对象在所有方面都
相同,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做到这一点。
困难来自三个方面:
(1)现实中往往会没有足够的对象供实验选择。因为随着需要相同的变量的数目逐渐增加,现实中符合条件的对象其数目将急剧减少。
(2)研究者只能对意识到的对因变量可能有影响的变量上进行匹配。而实际社会生活中还有更多没有被研究者意识到的因素可能对因变量有影响。
(3)人们的有些特征在实践上是很难测量的,或者说是很难操作化为具体的、可观测的指标。
4. 分析单位
【答案】分析单位,是指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换句话说,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分析单位的选择和确定,是研究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的类型,这就是: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5. 横向研究
【答案】横向研究又称为横剖研究,它是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横向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一社会总体的横截面进行了解,它也可以用来分析和比较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总体中的不同部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6. 正式访谈
【答案】正式访谈是无结构访谈的一种,是指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正式访谈通常需要按事先拟好的提纲进行,这种提纲中列出了一些根据研究文献和研究者个人经验认为应该了解的各种方面的问题。但提纲通常只起到某种提示作用,访谈的实际进程仍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7. 探索性研究
【答案】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在下列两种情况中:
(1)当研究者准各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时:
(2)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同时,它还可以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8. 解释性研究
【答案】解释性社会研究是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
,是解释原因,是说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
明关系,因而它的理论色彩往往更浓。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深入实地收集经验材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在内容上特别注重研究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9. 定额抽样
【答案】定额抽样又称做配额抽样。进行定额抽样时,研究者要尽可能地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成员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对象,使样本中的成员在上述各种因素、各种特征方面的构成及在样本中的比例都尽量接近总体。其前提是要对总体中各种构成的比例有所了解。如果把各种因素或各种特征看作不同的变量的话,那么,定额抽样实际上就是依据这些变量的组合。
10.李克特量表
【答案】李克特量表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或者“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反对”五类. 分别记为1, 2, 3, 4, 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二、判断并改错
11.标准误差就是抽样中全部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
【答案】错误
标准误差定义为各测量值误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故又称为均方误差的平方根。
12.统计图是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变量的分布,可以用直方图和折线图来刻画定类变量的分布。
【答案】错误。
【解析】折线图是通过上下变化的线段来反映所研究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图形。直方图按组距相等的原则进行的两个关键数位是分组数和组距。表现为以组距为底边、以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连接起来的直方型矩形图,是一种几何形图表。而定类数据仅仅表现为数据上的差异,因此两种统计图并不适用于表现其分布。
13.假设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它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来表示。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同时概念由定义组成,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或者数字、符号来表示其指明的对象。而假设是指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