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520社会工作综合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HPU 观念包括的基本假设。
【答案】在基斯一鲁卡斯那里,人道主义是和实证主义、乌托邦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所谓“人道主义一实证主义一乌托邦”(humanist-positivist-utopian )信仰体系,简称HPU 观点. 它包括以下基本假设:
(1)社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
(2)如果人的需要被满足,按照HPU 体系所使用的词汇,那么人就会获得善良、成熟、正义或生产的状态,通过它们,人和其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将被解决。
(3)一般说来阻碍人获得这种状态的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按照HPU 的描述,这一困难归咎于个人教育的缺乏,他的经济地位,他的童年关系或他的社会环境。
(4)这些外部环境可以被那些拥有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人,运用“科学方法”所操纵。
(5)人和社会最终会达到完美的境界。
在基斯一鲁卡斯看来,HPU 是美国人的第二大信仰体系,这种关于个人和社会相互关系的论述亦构成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念的基础。
2. 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评估的意义与内容。
【答案】社会服务机构评估是对整个机构的运行及所提供的服务的评价,是将现状或结果同计划相比较,从而判定机构功能状况的活动。
(1)社会服务机构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它可以明了某一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服务计划中成绩和不足,以改善服务和更好地推进机构的工作;
②它可以发现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来实施服务计划;
③通过评估可以向社会服务的支持机构(政府、民间团体、企业和社会)做出交代;
④通过评估还可以对相关政策做出评估,并促使政策的修订。
此外,评估还可以达到总结社会服务经验、发展理论的作用。评估的重要性要求对社会服务机构负有责任的行政领导必须重视评估和推行评估。
(2)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服务的投入情况(特别是资金运用情况);
②服务的工作进度;
③服务的效果;
④服务活动与工作计划的偏离情况等。
3. 简述“青少年”的涵义。
【答案】青少年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青少年是一个生理特别发展的时期
生理的快速发展是青少年最明显的特征。生理的急剧发展是青少年不同十其他人生阶段或其他人群的最重要的特征。
(2)青少年是一个转折期
青少年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①从生理上,它是从萌芽发育为成人的过渡;
②从心理上,是从不成熟的自我向成熟的自我的过渡;
③从社会上,是从一个生理的人向一个社会的人的关键性过渡。
这一时期发生种种成长问题的几率大大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3)青少年是一个关键期
正因为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青少年期对人的影响则是全面的,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心理,而且会全面影响其一生,婚姻、家庭甚至下一代。青少年期发生的各种障碍,将直接导致各种心理的、社会的危机。
(4)青少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代群,因为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位置,青少年现象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这是根植于时代文化基础上的亚文化,是一种极具特征,既有积极意义又包含不安定因素的文化,其明显的“反叛性”常常令成人社会产生烦恼和不安。
4. 简述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
【答案】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主要包括:
(1)分析技巧①了解社区结构、过程、资源、问题、需要; ②分析社会政策及社会问题; ③社区观察; ④街头访问; ⑤家庭访问; ⑥文献分析; ⑦访问社区领袖; ⑧社区调查。
(2)关系建立与维系技巧①与群众初步接触的技巧; ②街头谈话、家访、电话访谈; ③社区关系联络,建立形象; ④处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政治团体的关系。
(3)动员及组织技巧①动员群众; ②发掘和培训社区领袖; ③居民组织的建立与运作、主持会议、组织行政事务; ④社会行动,包括记者招待会、群众大会、游说、请愿、谈判。
(4)活动程序设计技巧①策划活动、制定目标、宣传策略; ②调动资源、评估指标。
(5)行政管理技巧①文件资料处理; ②财务处理; ③计划、评估工作。
二、论述题
5. 试述社区工作的模式。
【答案】1979年,美国学者罗斯曼将美国社区工作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出社区工作三大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
这个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居民之间的合作精神,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这个模式通常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它采用的方法是自助与合作的方法,以具体目标为主,通常未能有效地引进外来的资源。
(2)社会计划(社会策划)模式
这个模式是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这一模式可以说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方法。社区工作者担当的是组织实施者的角色。对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一模式比较常见。
(3)社会行动模式
它特别适用于那些社会情况比较复杂,社会矛盾比较多,政府部门官僚化,居民利益缺乏保障的社区。针对社会不公平、不平等与剥削现象,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从下而上施压的形式,求得公正解决问题。社区工作者首先要觉察到居民对某些问题的特别关切,利用这些问题去发动居民组织起来或采取一致行动。
6. 试述社会福利的内涵与功能。
【答案】(1)社会福利的内涵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文化情境中,针对社会福利的定义与具体实施项目是不同的。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从狄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①在由巴克主编的《社会下作词典》里,“社会福利”被定义为“一国用来帮助人们以满足经济、社会、教育和健康需要所推行的项目、津贴和服务体系,从而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另一界定是指一个社群或社会的集体福社的状态”。
②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 )1977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将“社会福利”定义为“所有由志愿机构和政府推行的,目的在于预防、减轻和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或是改善个人、团体和社群福社的有组织的活动。”
③在中国,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门(主要是民政部)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是一种基于需要但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服务。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单位制福利也属于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但属于排斥性的福利分配制度,因为只有单位内部的职工及其家属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福利权益。
(2)社会福利的功能
迄今为止,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社会问题都是难以避免的,而社会福利制度就是为试图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专门机制。
①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即潜功能和显功能。
从潜功能的角度出发,社会福利是为了提升公民的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关系从而增强社会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