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873管理学Ⅱ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有效沟通
【答案】有效沟通是指组织能够克服各种因素的干扰,保持信息交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现有效沟通需要坚持以下原则:①正确对待沟通; ②运用反馈机制; ③力求表达清楚; ④能够积极倾听; ⑤拓宽沟通渠道; ⑥加强平行沟通。
2.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现代意识与组织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表现出来,是组织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发展规划的综合体现,是构成组织文化的基石。
组织精神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3. 平衡计分卡
【答案】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力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4. 微观(具体)环境
【答案】(1)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一般是指企朴市场营悄环境中的微观营销环境,即与企业紧密相连,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包括企业本身、市场营销渠道企业、顾客、竞争者以及社会公众。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相对,一起构成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
(2)具体环境
具体环境是指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境。它是由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关键顾客群或要素组成的,包括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主要有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压力集团。具体环境对每一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随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具体环境与一般环境相对,一起构成组织的外部环境,即能够对组织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外部力量和机构。
5. 网络计划技术
【答案】(1)网络计划技术的概念
网络计划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各种以网络为基础制定计划的方法,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组合网络法等。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
作或项日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2)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
①该技术能清晰地表明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井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
②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
③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④便于组织与控制;
⑤易于操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任务。
二、简答题
6. 若一个企业的一把手逢人总说自己的企业没有可用的人才,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长此以往对该企业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案】(1)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而一个有能力的人放到不适合的岗位上则看不出成效;
②一把手判断人才的基准有问题。管理者可能对员工的期望要比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表要高,所以导致其对所有员工的付出感到不满意,进而感觉公司里并没有可用的人才;
③没有很好的挖掘员工的潜力。每个人都存在很大的潜力,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能力只是冰山一角,如何挖掘员工的潜力应该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2)对企业将产生的后果包括:
①长此以往,导致人才成为庸才。机械性的工作往往使得员工逐渐失去创新思维,长时间的重复性劳动使得原本有潜质的员工逐渐的平庸化,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同时给企业带来直接损失。
②导致人才外流。企业员工除关心自己的薪资水平之外,还会关注管理者对自己的主观评价。如他感觉管理者给予自己的评价低于自己的期望值,则会产生心理的落差,甚至会选择离开目前的企业。
7. 目标管理的程序步骤?
【答案】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是指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目标管理的实施,可以分为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成果评价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目标的制定。这是第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目标定得合理、明确,后两个阶段才能顺利进行。该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
①确定总目标。总目标可以由下级和职工提出、上级批准,也可由上级部门提出,再同下级一起讨论决定;
②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目标和分目标都有确定的人对其负责,在预定目标之后,往往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的组织结构并做出必要变动,尽可能做到一个目标只属
于一个主管、一个部门;
③进行目标展开,确立各级的分目标。分目标要具体量化,便于考核; 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 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可能。每个员工和部门的分目标要和其他的分目标协调一致,支持本单位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④逐级授权。上一级要本着权责相称的原则,根据目标的要求,授予下属部门或个人以相应的权力,让他们有权有责,在职责和权限范围内自主地开展业务活动,自行决定完成目标的方法、手段,实行自主管理。
(2)目标的实施。目标的实施过程主要依靠目标的执行者进行自主的管理,即由执行人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并以目标为依据,不断检查对比,反馈回来,分析问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实行自我控制。
(3)成果评价。成果评价预示着一个目标管理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周期的开始。该阶段主要应做好两项下作:
①对目标执行者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并决定奖惩;
②总结经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并加以完善,使之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对不足之处则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8. 简述价值链分析法。
【答案】价值链分析法是指企业为一系列的输入、转换与输出的活动序列集合,每个活动都有可能相对于最终产品产生增值行为,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
(1)价值链分析法的作用
价值链是用于战略制定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企业通过在价值链过程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使能作用、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价值链分析法的内容(步骤)
无论是对自身企业分析还是对竞争对手分析,首先应检查企业在输入物流、生产作业、输出物流、市场营销和销售和服务五方面所涉及的工作流程,确定成本发生在哪里,什么能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主要有企业的采购供应、R&D、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它们都是这五个工作范围的支持系统。顾客可能看不到它们的运营成效,但是它们无疑也在创造和消耗着企业的价值。
(3)价值链分析的意义
①对价值链每项活动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②分析价值链中各项活动的内在联系,优化跨部门活动的连接,产生协同效应;
③通过分析了解每项活动的相关成本,以及它的利润来源,抓住关键,甚至有所取舍,实行有效的业务外包;
④分析比较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扬长避短,重构企业价值链,实施差异化竞争;
⑤把企业价值链嵌入到诸如供应商、销售商、客户或合作伙伴等范围更广泛的价值链系统中进行分析,以实现供应链管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