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智力测验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答案】智力是多元化的,而测验的方面是单一的。利用测验评估智力差异时,很难解决以下差异问题:
⑴性别差异
就整体而言,智力很可能并不存在性别差异。具体到对智力的不同智力因素上的研宄,则结果一般表明存在性别差异:
①男性在数学推理、视觉一空间智力、躯体运动速度和协调方面优于女性;
②而女性在言语流畅性、言语理解和记忆等方面则优于男性。
⑵职业差异
不同职业的人在智商上具有差异,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如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的智商最高,而诸如工人、农民这样的劳动者则智商最低。在当代社会,职业分工日益精细,而传统智力测验并不能全面反映人的各方面智力,因此仅以智商高低来判断人的智愚并不充分。
⑶文化和教育差异
个体在测验上的得分往往受知识经验的影响,因此测验对不同文化背景或教育水平的团体是不公平的。大量测验结果显示了显著的城乡智力差异和种族智力差异。然而,智力测验结果反映的城乡差异和种族差异,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城乡或种族本身由遗传引起的差异,事实上,文化和教育因素在此很可能起了主导作用。
因此智力测验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2. 投射测验的理论假设是什么?
【答案】投射测验是通过被试对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的反应来分析和推断其人格特点的测验。投射测验的设计者常用心理分析观点作为指导来选择刺激和解释测验的结果。其理论假设是:
(1)人们对外部事物的解释性反应都是有其心理原因的,同时也是可以给予说明和预测的。
(2)—个人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虽然受所呈现的刺激的特征的影响,但他的人格特征、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对未来的期望等心理因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及其结果之中。
(3)因为个人的人格会无意识地渗透在他对刺激情境的解释性反应之中,所以,通过向被试提供一些意义模糊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对这种情境做出自己的解释,然后通过分析他解释的内容,就可能获得对被试自身的人格特征的认识。
3. 试分析内容范围的界定在目标参照测验的标准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答案】任何一种测验的编制,其前期工作不外乎为测验目的的确定,测验内容的界定以及测验编制计划的设计。一个测验的内容范围包括所欲测量特质中蕴含的全部行为,它可以非常大,也可以非常小。内容范围的界定在目标参照测验的标准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1)内容范围具有边界。当其边界得到明确界定时,研宄者就可以判定什么行为属于这一内容范围,而什么行为却超出了这一范围。
(2)每一内容范围内容均可分为几类,每一类中又可分为更细更小的类,当每一类的内容及其在此内容范围内的相对重要性确定以后,内容范围就有了明确的结构。而当一个内容范围具有了明确的边界和结构时,人们便认为此内容范围得到了明确界定。
4. 已知某个测验的信度为0.75, 要使该测验的信度达到0.90, 必须增加多少题目?
【答案】根据公式代入数据,得:
因此,新测验的题目数应是原来测验的3倍,即为了达到所要求的信度,要增加原测验题目数的2倍。所以,要使测验的信度达到0.90, 必须増加2倍的题目。
5. 请简述构造性测验与投射性测验的区别。
【答案】构造性测验与投射性测验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测验材料不同
构造性测验中所呈现的刺激意义明确,投射性测验中的刺激没有明确的意义,问题模糊。 (2)测验目的的实现途径不同
构造性测验项目中体现的测验目的与实际测验目的一致,而投射性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不能明显地从项目中看出来,即测验的目的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间接的途径“投射”实现的。
(3)被试的任务不同
构造性测验被试的任务是明确的,即被试一看项目就知道被要求做什么,而投射性测验对被试的反应没有明确的规定,被试的反应比较自由。
(4)测验结果不同
构造性测验的测验结果有明确的标准,投射测验评分缺乏客观标准,测验的结果难以解释。
6. 什么是效标和效标测量?
【答案】(1)效标就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
,它直接获得的人们所感兴趣的行为。人们所感兴趣的行为往往是一个观念上的东西(观念效标)
必须用一个数字或等级来进行表达(效标测量)。其中,效标测量的特点有:
①多样性;
②复杂性;
③特殊性;
④时间性。
(2)效标测量要想较好地体现观念效标,效标测量本身就必须是有效的和可靠的,而且还必须客观、实用。如果一个测验有实证效度,则可以拿该测验所预测的效标的性质与种类作为该测验的结构效度指标来推论测量的结构效度。这里有两种做法:
①根据效标把人分成两类,考察其得分的差异。
②根据测验得分把人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考察这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是否确有差异。若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差异显著,则说明该测验有效,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此外,对于一些被认为是较稳定的特质,若在短期内两次施测的结果差异不太大,则说明该测验符合理论构想。
7. 小明在一次统考中的语文、数学成绩转换成T 分数(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后,分别为65和70, 二者的差异是否有意义?(已知这次语文、数学考试的信度分别为0.84和0.91)
【答案】小明的这两门功课的T 分数之间差异的标准误是:
在95%的置信区间上,
所以,二者相差要达到9.8分以上,才能有95%的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上的意义。因其数学的T 分数只比语文高5分,故差异并不显著。
8. 某智力测验的信度r=0.75, 某次施测得到分数的标准差为3.00, 则该测验的标准误是多少?若某被试得分为100, 试估计其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
【答案】(1)测验标准误为:
(2)该被试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为:
即95%的置信区间为:
所以,该测验的标准误为1.5, 而其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是
9. 什么是实证效度?它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有何异同?
【答案】(1)实证效度
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是否有效,应该以实践的效果来作为检验标准。被估计的行为是检验测验效度的标准,简称为效标。根据效标资料搜集的时间差异,实证效度可以分成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两种。
①同时效度:效标资料是与测验分数同时搜集的。同时效度主要用于诊断现状,在于用更简单、更省时、更廉价和更有效的测验分数来取代不易搜集的效标资料。
②预测效度:效标资料是在测验之后根据实际工作成绩来确定的。预测效度的作用在于预测某个个体将来的行为。
(2)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的异同
①相同点。这三种效度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衡量测验的效度,相互补充,共同验证测验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