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学与生活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学与生活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学与生活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12 201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学与生活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24 201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学与生活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37 201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学与生活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49

一、名词解释

1. 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具体运算阶段指皮亚杰心理认知发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儿童在该阶段里,智力发展上最大的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皮亚杰设计了不同的守恒任务,如数量守恒、液体守恒、体积守恒和物质守恒等,每一种守恒任务都包含着同样的三个步骤,以数量守恒为例来看这三个步骤:①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的扣子,它们的排列方式也完全一样; ②改变第二排扣子的排列方式,使其中每个扣子间的空间距离变大,但所含的扣子数量未变; ③问儿童,现在这两排扣子是否具有相同的数量?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

2. 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中止的监控。

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1)意识是一种知觉。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如:你发现刚刚打扫干净的教室,听到动听的音乐等。同样,人也能感觉到某些内部的状态,如:疲劳、焦虑等等。(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整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即,意识不只是对信息被动的觉察和感知,它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人的意识是由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活动是在意识的指导下有明确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意识可以觉察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注意与意识密切联系。

3. 激情

【答案】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与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关,比如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的极度悲哀、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都是激情状态。这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例如,狂喜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等。激情状态下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能力失去控制。因此需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控制情绪,调节激情中出现的不理智行为。

4. 人格

【答案】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等特征。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同时,人在各种环境、不同的时期状态下表现出的人格特征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人格又是有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格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5. 突触

【答案】突触指在神经元结构中,一个神经元和另外一个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突触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神经递质在中间释放和传递。这种结构保证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兀传递到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突触分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前者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 后者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抑制的神经递质。

6. 教师的威信

【答案】教师威信指教师个人或组织改变、控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力。分为以下两个方面:教师的职权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教师的职权威信指伴随其地位、职权而来的威信。社会心理学家沃勒指出,教师受组织委派,具有法定职权的影响力。如按照国家的教育法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等组织教学和教育下作。教师的人格威信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个性品质,包括政治、思想、道德、需要、动机、目标、个性、气质、活动效率及其相应的能力和知识、行为方式等。

7. 心境

【答案】心境(mood )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一般的情绪反应持续时间短则几秒钟,长则几小时,但一种心境可以持续多个小时,甚至很多天。在这段时间里,这种愉快、喜悦的心情仍影响着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在他看来,仿佛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染上了快乐的色彩。相反,心境忧伤的人,在这段时间里所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带有忧伤的色彩。心境不同于其他情绪状态的显著特点是: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即不针对任何特定事物。它是一种带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的心境跟生物节律有着密切关系,心境还表现出周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8. 二因素说

【答案】二因素说是智力结构理论之一。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用因素分析法对当时各种智力测验材料进行了分析,提出智力二因素说。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 )和特殊因素(s )构成,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必须依靠这两种因素。一般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它代表个人的普通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主体; 特殊因素代表个人的特殊能力,只和少数活动有关。各种智力测验就是通过广泛取样而求出一般因素。它对理解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区别,制定测验这些能力的手段奠

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但不足之处在于他把这两个因素对立起来。

9.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答案】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是卡特尔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分类。他认为,一般智力或g 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晶体智力指己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 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经历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其他生物学方面的能力一样,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20岁左右达到项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逐渐下降; 而晶体智力的发展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在以后的过程中还会有所增长。

10.依恋

【答案】依恋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一般可以分为安全依恋型、逃避型和矛盾型。依恋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动机? 动机有哪些分类?

【答案】(1)概念:

动机是指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来讲,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功能。

(2)动机可以分为:

①从动机起源的角度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或原发性、原始性、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或心理性、习得性、继发性动机):

a. 生理性动机又称原发性动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它是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饥饿、渴、睡眠、空气、性、躲避危险等动机。

b. 社会性动机又称继发性动机、习得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社会性动机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交往动机均属于社会性动机。

②根据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动机可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

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