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学与生活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学与生活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学与生活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15 201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学与生活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 27 201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学与生活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 42 201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学与生活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 55

一、名词解释

1. 归因

【答案】归因是指对他人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解释和推论其性质或原因的过程。归因是成就动机的决定因素,归因理论有三个维度:①内外因维度: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 ②稳定性维度: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和易变性因素。如人的情绪、努力程度、态度及心境易变,而人格特点、能力、品质则会在长时间保持稳定; 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定,像气候条件、人事关系则易于变化; ③可控性维度:个体能否控制其行为的动因。如果是可控的,表明个体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结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可作出不同预测。如果行为动因是不可控的,如智力因素、工作难度等,那么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其对未来行为的预测相对准确。

2. 二因素说

【答案】二因素说是智力结构理论之一。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用因素分析法对当时各种智力测验材料进行了分析,提出智力二因素说。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 )和特殊因素(s )构成,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必须依靠这两种因素。一般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它代表个人的普通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主体; 特殊因素代表个人的特殊能力,只和少数活动有关。各种智力测验就是通过广泛取样而求出一般因素。它对理解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区别,制定测验这些能力的手段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但不足之处在于他把这两个因素对立起来。

3. 心境

【答案】心境(mood )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一般的情绪反应持续时间短则几秒钟,长则几小时,但一种心境可以持续多个小时,甚至很多天。在这段时间里,这种愉快、喜悦的心情仍影响着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在他看来,仿佛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染上了快乐的色彩。相反,心境忧伤的人,在这段时间里所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带有忧伤的色彩。心境不同于其他情绪状态的显著特点是: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即不针对任何特定事物。它是一种带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的心境跟生物节律有着密切关系,心境还表现出周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4. 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信息加工策略,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己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学习者对材料加工得越细致、越深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就越牢固。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记忆的精细加工策略: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谐音字法、意义识记。另一类加深理解的精细加工策略:提要法、划线、记笔记等。

5.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反抗阶段。与亲人分开后,婴儿非常不安、悲伤,竭力想回到亲人身边,有大哭、四肢乱动等动作。

(2)失望阶段。婴儿感到无法招回亲人,反抗行为减少,表情迟钝,动作减少。

(3)超脱阶段。此时婴儿会接受别人的照料,能比较正常地活动,但当母亲或其他亲人来看他时又会表现出不安、哭闹。

6. 人格

【答案】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等特征。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同时,人在各种环境、不同的时期状态下表现出的人格特征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人格又是有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格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7. 激情

【答案】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与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关,比如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的极度悲哀、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都是激情状态。这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例如,狂喜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等。激情状态下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能力失去控制。因此需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控制情绪,调节激情中出现的不理智行为。

8. 耶克斯一多德逊定律

【答案】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指耶克斯和多德逊通过研究发现的关于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关

系。他们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换言之,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研究发现,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而可描绘成倒U 形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工作或学习积极性,而过强的动机可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因而引起工作或学习效率的降低。

9. 机能主义

【答案】机能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相同,他们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这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

10.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中止的监控。

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1)意识是一种知觉。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如:你发现刚刚打扫干净的教室,听到动听的音乐等。同样,人也能感觉到某些内部的状态,如:疲劳、焦虑等等。(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整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即,意识不只是对信息被动的觉察和感知,它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人的意识是由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活动是在意识的指导下有明确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意识可以觉察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注意与意识密切联系。

二、简答题

11.成熟论、行为主义观、精神分析论、相互作用观是如何看待个体心理发展的?

【答案】这几种理论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如下:

(1)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塞尔认为,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在成熟论看来,个体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发展取决十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十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因此年龄便成为心理发展的主要参照物。

(2)行为主义观

①华生的观点:

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 )—反应(R )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