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应用语言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音质

【答案】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了解音质的详细情况和它在语言中的作用,这是语音研究的首要任务。

2. 反义关系

【答案】反义关系是指意义相反的一对词之间的关系。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称为反义词。它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反义关系有互补反义关系和和极性反义关系两种类型。如“长”与“短”、“拥护”和“反对”“生”和“死”,都是互补反义关系,其中不允许插入第二种状态; 而“白”和“黑”、“大”和“小”、“朋友”和“敌人”等都是极性反义关系,其中都还允许第三种情况存在。

3. 词义的扩大

【答案】词义的扩大是指一个词的词义,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的词义演变现象。如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墨水”原来只指作为书写工具的黑色液体,现在则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

4. 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

【答案】(1)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是与词汇意义相对的,指语言在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语法意义可以包括结构意义和功能意义两种,结构意义反映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功能意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 表述意义反映语法形式与所指事物现象以及语言使用者的关系,又可分称述意义和情态意义两种。

(2)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广义语法范畴,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狭义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

形态语法范畴或形态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式、人称和级。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案】(1)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适应人类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用语言进行交际,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说话人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另一个方面是,听话人通过同样的工具来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思想。交流思想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内容。当然,除了交流思想之外,人们也能连带地运用语言彼此表达感情。一般动物没有思想可以交流,也就没有语言。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或语言成分的代用品之外,人们还能用图画、手势、击鼓、烽火、红绿灯等等去传递消息、交流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这些都不能与语言相提并论。它们的表达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语言是不依赖于其它任何交际工具而独立存在的交际工具,它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只有语言才是人类社会一天也不能缺少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关系最深的、能充分交流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交际工具。

6. 什么是文字? 什么是字?

【答案】(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语言的交际作用的工具。最早的汉字是商朝出土的甲骨文,到秦朝的大篆、小篆,秦时又出现了隶书,渐渐出现了草、狂草和楷书。

(2)字是出于象形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而后又有专家改为简体字。

7. 什么是语法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几种?

【答案】(1)含义:把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便成为语法范畴。

(2)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数、性、格、体、时、人称、式等。

①“数”是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的量的特征。

②“性”是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的性属。

③“格”表示名词、代词与句子中其它词的关系。

④“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情况。它是动词所有的语法范畴。

⑤“时”表示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的时刻的关系。

⑥“人称”表示谈话时所说到的到底是说话者、听话者还是其它的人或物。

⑦“式”表示说话人对行为动作舆现实的主观态度。

8. 什么是音节? 举例说明什么是音峰和音谷。

【答案】在听觉上白然感到的一个发音片段就是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最小单位。每发一个音节,发音器官的肌肉都有一次紧张:或者先增强再减弱,或者一开始就是紧张的顶点,逐渐减

弱。音节中紧张的顶点称作音峰,音节交界处是紧张的最低点,也就是前一次紧张过程完了将要开始后一次紧张过程的地方,这地方称作音谷。例如发汉语普通话的“干部”时,肌肉紧张两次,所以是两个音节; 两个音节的音峰落在[a]和[u]上,[n]与[p]交界的地方就是音谷。

9. 什么是非音质音位?

【答案】除音质外,高低、轻重、长短等特征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只要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在一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它们就同样能够构成这种语言里的音位。我们把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等构成的音位称作“非音质音位”。

10.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发展的规律?

【答案】语言发展的现象是错综纷繁的,但是通过对这些纷繁现象的深入研究,却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而可以概括出一些对所有同类现象都适应的公式。这些公式表明了语言发展的一般趋势,它们就是语言发展的规律。

例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些音节在中古时声母本来是[*k-],这些声母到了现代的普通话里,有的仍旧是[k-],有的却变成了。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就能发现[*k-]的这种分化是以后面的

,否则音为转移的,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凡后面有[*-i、-i 、-j-、-Jw-]等音的[*k-]门都一律变为

情况。[*k‘-]由于韵母的不同而分化为[k‘-]

iei]>

了; [*x-]则分化为[x-]

和就不变。如果我们再看看中古其它舌根音[*k‘-][*x-],我们就会发现在它们的发展中也有同样的,例如“看”[*k‘an]>[k‘an], “启”[*k、“香”。,

例如“荒”我们还知道,中古汉语的舌尖齿酿音[*ts-, ts ‘-、s-]在上述条件下,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都变成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些表面上迥然不同的现象中,找到它们的本质联系,从而概括出“各种舌根音和舌尖齿酿音因为受最高前兀音或与这种兀音部位接近的半元音的影响,而变为舌面中颗音”的公式。这也就是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发展的一条规律。

11.简单说明文字的发展过程?

【答案】(1)公元前一千多年,闪美特人在古埃及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放弃了从词的意义入手(即描绘或用图形提示事物)来造字的方法,只去记录语言成分的读音; 并把早期文字中的图形加以简化和整理。拼音文字可以分为三种,即音节字母文字,辅音字母文字和音位字母文字。

(2)我们汉族的祖先,很早就意识到甲骨文中每个字是一个图画的缺点。汉字发展到小篆,就己经开始把原来的图形改造成一定的笔划组成的形体,形成了一种过渡状态的东西。而早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的隶书,则已经摆脱了图形的束缚。到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非拼音的汉字就显得更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汉字的非拼音状态终将结束,汉字必将改革成拼音文字。

(3)书写顺序的更动(过去一些自右向左书写或白上而下书写的文字,后来改为白左向右书写); 字形日趋整齐、分明、美观; 非拼音文字逐渐被整理成比较少的声符、意符,由它们构成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