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腐殖质化过程

【答案】腐殖质化过程是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复杂、较稳定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化过程使土体进行腐殖质累积,结果使土体发生分化,往往在土体上部形成一个暗色的腐殖质层,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产生构成腐殖质主要成分的原始材料,②第_阶段为合成阶段,即山微生物为主导的生化过程。影响腐殖质形成的因素有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温度、土壤反应及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值。

2. 火山

【答案】火山是指由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质结构。它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弯状喷出物围绕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按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种类型。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的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但火山地质、火山地形及后火山作用的地热和温泉,肥沃的火山土壤,也会给人们带来诸多益处。

3. 锋

【答案】锋是指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锋是占据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不同气团之间的温度和湿度有相当大的差别,且这种差别可以扩展到整个对流层,当性质不同的两个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称为锋面。锋面两侧的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云等气象要素有明显差异,锋面坡度越大天气变化越剧烈。根据锋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替代情况,可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四种类型。

4. 风沙作用

【答案】风沙作用是指风沙对地表的作用,是风将沙粒吹离地表,使砂粒以悬移,跃移和蠕移等方式被气流搬运,再堆积到地面上的过程,是受太阳辐射作用的影响而使地表逐渐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主要包括风沙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风沙作用显著发生在干旱半干地区,造成沙漠,荒漠等,沙丘,雅丹地貌等典型地貌。

5. 海蚀地貌

【答案】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

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6. 科里奥利力

【答案】科里奥利首先发现地球自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偏转力,因此称为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D 可表示为

物体所在纬度。

7. 河漫滩

【答案】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 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的地面大多比较平缓,在平原区比较顺直的河床两侧,常有自然堤发育,堤外地势一般比较低洼;在弯曲河床的两侧常有迂回扇发育,地面出现鬃岗与岗间洼地相间分布的现象:在河曲发育的河漫滩上,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还可能留下许多牛扼湖或废弃河道。

8. 冰蚀地貌

【答案】冰蚀地貌是指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地貌特征显著,有的像岩石盆;有的像羊的背部,学名为羊背石,由岩性坚硬的小丘经冰川磨削而成,顶部浑圆,状似羊背。代表性的冰蚀地貌有冰斗、冰川谷、刃脊和角峰等。冰斗是山岳冰川最典型的冰蚀地貌,位于冰川的上部,呈半圆形的剧场形状或圈椅状,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冰斗底部是一个洼地,在同一山地,通常有冰斗成层排列的现象。

,式中ν为运动物体的速度; 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φ为运动

二、分析题

9. 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答案】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带,并兼有两种系统的某些特征,由于水陆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其生态功能主要有:

(1)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调节水循环、生态功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

(2)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

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湿地在景观中为动植物区系提供了独立

的生境,养育着丰富的生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3)湿地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

湿地具有作为自然和人类废弃源的接收器的功能。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净化污染物中的病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

(4)湿地具有蓄洪的作用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

,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 的天然“海绵”

(5)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属于高标准生产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其净初级生产力在2000~3000g/(m2·a-1)

力,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10.论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学过程相互作用。

【答案】人类活动可以加速或减缓自然地理学过程的发展,同时自然地理学过程的发展又可以影响人类活动。

(1)气候变暖。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而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存,从而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2)土地荒漠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而土地是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为了控制土地荒漠化,人类必需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3)人类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向水中排放大量有毒有害难降解的物质,使得水体质量不断下降,而污染的水体进而影响到人类健康,人类为自身生存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改善水体质量。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既然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那么要求人类在与自然关系的间题上,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人类的思维视点不能关注在征服上、改造上、索取上,而是放在共生、共赢、共荣上;就是要求人类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对自然抱有一种敬畏之情,努力为失去平衡支点的自然界做些“亡羊补牢”式的修补或调整:就是要求人类适应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固有的运动规律,更好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就是要求人类克服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思想,摒弃短视眼光,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建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