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828公共行政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公共行政成本
【答案】公共行政成本指的是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具体包括:①有效成本。它在行政过程中能够转变为行政绩效,有量化成本和非量化成本两种形式,如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物品的折旧消耗费用、调研和决策执行费用等,都是以货币计量的有效成本; 而政府部门在各项决策中必须承担的风险,是无法以货币计量的有效成本。②无效成本。如政府部门难以杜绝的铺张浪费,或因政府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而引发的寻租腐败等无益于提高政府绩效的支出就是一种无效成本。
2. 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答案】(1)职位分类是指按照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要的资格条件进行的人事分类制度。职位分类的具体过程一般由职位调查、职系区分、职位评价、制定职级规范和职位归级等五个程序组成。
与品位分类相比,职位分类的特征是:①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的,职位分类的等级随职位而定,不是随人走; ②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成正比; ③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酬; ④重视专家作用,利于专才成长; ⑤公务员分类复杂,技术性要求比较高; ⑥公务员的升迁调转范围和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易于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其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弹性较小。
(2)品位分类是以国家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职务或等级高低为依据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品位分类作为人员分类的两大制度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①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品位分类的对象是人以及人格化的职务等级以及人所具有的其他资格条件。在人员运用方面过分重视人员的学历、资历、经验和能力,个体的背景条件在公职录用和升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职年限、德才表现等通用资格条件是晋升的主要条件。可见,品位分类是人在事先。
②分类和分等相互交织。分类实际上同职务、级别和分等同时进行,品位分类通常采用先纵后横的实施方法,也就是先确定等级,然后再分类别。
③品位分类强调公务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品位分类注重“通才”,不注重公务人员所具备的某一方面的特殊知识和技能。人员的调动、交流、晋升受所学专业及以往工作性质的限制较少。
④官位和等级职位可以分离。在品位分类规则中,官等是任职者的固有身份,可以随人走,官等和所在职位不强求一致。薪酬取决于官等而不取决于所从事的工作。
⑤品位分类在等级观念比较深厚的国家较为盛行。
品位分类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人员的流通,缺点是只重视资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3. 政策资源
【答案】政策资源可等同于执行条件,是指政策执行中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政策资源的运用贯穿于政策过程,从制定到执行,都面临着如何配给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问题。因此,政府在特定政策执行项目上提供的公共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即构成有效执行政策的条件,又构成检验政策执行的政策效果的价值评判标准之一。一般可把政策资源因素分为:执行经费、执行人员、执行机构、执行保障。
4. 公共领导
【答案】公共领导由“公共”和“领导”两部分构成。公共领导是强调具有“公共性”的领导,是指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职能部门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体现公共精神而进行的高层次管理活动。公共领导是社会主义中国现代行政领导发展的趋向,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其内涵有:①公共领导是具有“公共”精神的领导; ②公共领导是政治或政策型领导:③公共领导是战略型领导:④公共领导更关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5. 概念数据库
【答案】概念数据库是最终用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反映用户综合性信息需求。概念数据库一般用数据库名称及其内容(简单数据或复合数据)的列表来表达。
二、简答题
6. 行政人员的权利。
【答案】公务员权利是指法律对公务员可以享有某种利益或可以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国家给予公务员达到某种要求或实现某种法定利益的合法手段和可能条件,公务员可依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运用这些合法手段和可能条件去实现某种行为。任何机关和个人不得侵犯。对公务员来说,大部分权利是有选择性的,这些权利如同时又具有义务的性质,但不得放弃。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是:
(1)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
(2)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
(3)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4)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5)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
(7)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辞职;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7. 简述我国人大审批政府预算的制度是否完美无缺? 说明原因。
【答案】我国人大审批政府预算的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它存在着以下缺陷:
(1)人大初审权力与责任定位不明确
①预算初审的职能定位和性质不明确,一些地方预算审查属形式审查,而非实质性审查; ②初审对象和标准不明确;
③《预算法》没有具体规定初审程序、方式,也没有规定初审应形成一个什么样结果,初审结果有什么样的法律效力。
(2)预算修正权尚未落实
现代预算体系中,因很少使用否决权来否定整个政府预算,所以预算修正权是立法机构最重要权力。但《预算法》并未对预算修正权的行使范围、程序、方式做出具体规定,使立法机构最重要的权力无法落实。
8. 简述“新行政管理”的六个共同特点。
【答案】(1)新行政管理主张市场至上,将市场机制引入行政管理。在政府机构中,效率低下严重影响行政工作。引入市场机制,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
(2)主张企业家型政府。引入市场机制,让公共管理者管理并承担责任,做到人负其责,可以提高公务员与各级领导的责任感,为完成行政工作的目标实现各司其职。
(3)主张将一些公共部门私有化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这样可以提高公共部门的竞争力,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
(4)主张权力下放,加强底层官员的决策权和自主权,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权力下放,可以改变官僚体制中政治权力集中于上级政府,底层政府没有自主权力的局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底层政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行政效率。
(5)主张引入竞争机制,顾客至上。政府是服务型政府,但政府又是高高在上的。这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政府令公民难以接近的结果。政府应当认清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减少与公民的距离。真正成为服务型的政府。
(6)转向部门分权。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界限。公共部门之间的明确分工带来了责任的明确,同时也带来了部门之间的孤立与分化,这样,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就造成了效率的低下。公民得不到政府高效的服务。部门分权,可以使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9. 简述编制管理的作用。
【答案】编制管理的作用主要包括:
(1)编制管理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
建立精干合理的行政机构,配备精明的工作人员,使整个行政组织体系高效协调地运转,必须依靠科学的编制管理。
(2)编制管理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
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很多,产生官僚主义的原因也很复杂。但实践证明,机构臃肿、层次繁多,必然运转不灵、反应迟钝,影响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及时沟通,使之脱离群众或者瞎指挥; 人浮于事、职责不清,也必然造成互相推诱、拖拉扯皮、办事缓慢等官僚主义作风的产生。而科学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