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06教育专业综合之心理学基础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案】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或学习成绩的良好期望,会使学生产生顺应这一期望的变化,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代的一位善于牙雕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在雕刻的美丽少女上,竟使雕塑活了起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在课堂环境下做了实验,发现在教师的赞扬下,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于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有明显的提高,说明教师的暗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等有重要的影响。

2. 最小可觉差(jnd )

【答案】最小可觉差也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受性用差别感觉阈限度量。对于中等强度的刺激,韦伯发表了对举起重量的最小可觉差的研究成果:即刺激的增加量除以最初刺激的强度是一个常数。不同的刺激该常数(也被称为韦伯比例)也不同。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假设:每个最小可觉差代表一个感觉单位,大的感觉可以作为许多感觉单位的总和; 每个最小可觉差的主观量都是相等的,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上升。

3. 深度知觉

【答案】深度知觉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它也是以视觉为主的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更为复杂,它依赖许多深度线索。这些线索分别是:对象的重迭、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视差、眼睛的调节、双眼视轴的辐合、双眼视差等。其中,双眼视差对知觉深度和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 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和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4. 归因

【答案】归因是指对他人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解释和推论其性质或原因的过程。归因是成就动机的决定因素,归因理论有三个维度:①内外因维度: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 ②稳定性维度: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和易变性因素。如人的情绪、努力程度、态度及心境易变,而人格特点、能力、品质则会在长时间

保持稳定; 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定,像气候条件、人事关系则易于变化; ③可控性维度:个体能否控制其行为的动因。如果是可控的,表明个体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结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可作出不同预测。如果行为动因是不可控的,如智力因素、工作难度等,那么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其对未来行为的预测相对准确。

二、简答题

5. 教师的教学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上、之下还是之内进行? 为什么?

【答案】(1)最近发展区是指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范围。当儿童能够从与一个更有知识的人的交互作用中获益时,他们便是处在最近发展区之内。对于所期待学生掌握的每一项任务,学习者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而且他们必须处在最近发展区之内,才能从他人的帮助中获益。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2)如果儿童的学习准备水平在某一学习任务的最近发展区之上,那么,儿童无需帮助就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儿童的学习准备水平恰好落在某一学习任务的最近发展区内,那么额外的帮助对于儿童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就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儿童的学习准备水平在某一学习任务的最近发展区之下,那么,即使有额外的帮助,儿童仍然难以取得学习的成功。

6. 健康情绪的标准有哪些?

【答案】健康情绪标准主要有

(1)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这里是指认识自身的情绪。它是EQ 的基础。自我意识的本领在于自我认知感觉、自我体验感受与自我监控情感。不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人必然沦为感觉的奴隶; 反之,掌握感觉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掌握感觉是指客观判断自己的情绪,把握潜藏在身体内层的感受,并在感受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调整。

(2)能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依赖于完成任务的动机水平、兴趣和意志的影响以及人生的基本信仰、明确的生活目标、乐观与自信的生活态度。自我激励的实质在于抱着希望想问题。因此,善于自我激励的人,能保持高度热忱完成任务,因此,自我激励是一切成就的动力。

(3)善于情绪控制

情绪控制的核心在于妥善管理情绪。情绪管理有赖于自我认识,并需做出意志的努力。因此,情绪控制必须建立在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的基础上,它需要自我安慰、摆脱焦虑和不安。生活中免不了会出现好情绪和坏情绪,但关键是要看如何保持情绪的平衡,不致冲动,情绪控制就在十克制冲动。

(4)能进行正常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包含认知他人情绪,并能管理好人际关系。其中同情心是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具有同情心的人较能从细微的信息中察觉他人的需求,站在他人角度了解他人感受才能达到人际沟

通。人际沟通还需要在交往过程中保持互利互惠的思想维系友谊,消除分歧。

(5)具有挫折承受能力

能承受挫折的人往往把失败归因为可以驾驭的因素,能从每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相反,消沉、萎靡、挫折承受力差的人则更容易把失败归因为不可控制的因素,但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比较多,因此要求每个人从小就要培养好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使之尽快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7. 什么是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 它们各自发展的基本轨迹是什么?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与霍恩(J.L.Horn )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按心智能力的功能差异,将人类智力划分为两种,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1)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T 赋。

流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流体能力属于人的基本能力,其个别差异受教育文化的影响比较少。

(2)晶体智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晶体智力与年龄变化没有密切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这种智力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甚至有些人因知识经验的积累,晶体智力反而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8. 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些什么?

【答案】根据托马斯和罗瓦提出的具体学习方法的有效学习原则,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 (1)学习策略特定性

特定性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即通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研究者发现,同样一个策略,年长的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用起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例如,阅读时写提要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对幼儿则可能相当困难。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策略的层次,必须给学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策略。不仅有一般的策略,而且还要有非常具体的策略。

(2)策略生成性

策略生成性是有效使用学习策略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这就是要求学习者进行高度的心理加工。要想使一种学习策略有效,这种心理加工是必不可少的。生成性程度高的策略有:写内容提要、提问、列提纲、图解要点之间的关系、向同伴讲授课的内容要求。生成性程度低的策略有:不加区分的画线,不抓要点的记录,不抓重要信息的肤浅的提要等。

(3)对策略有效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