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周代士人身份的演变

关键词:周代 士人 身份 演变

  摘要

作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批知识分子,士阶层为中国第一个思想繁荣时代的到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学术氛围,正是由士阶层所营造。
近现代学者对于士阶层的研究成果,似乎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了,其中亦不乏高水平的专著,影响较大的有余英时的《士与中国文化》,阎步克的《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他们对士的起源、形成与发展都有非常精辟的论断。但是,由于大方向的限制,如余英时先生对士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方面,揭示的是知识分子的精神与气节,而阎步克先生将士与大夫联系在一起考察,针对的是士大夫的二重角色,即知识分子与职业官僚。关于士人身份的演变,特别是对春秋这一过渡时期,也是演变的关键时期的士人的变化及特点的研究似乎还不够到位。故本文以周代士人身份的演变为题,主要探讨士人怎么样从西周时期的贵族最低级演变为战国时期平民知识分子的代称,着重分析中国古代第一批知识分子形成之前士人的状态及特征。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探讨士的起源、概念及本文论述的士人的起点。在总结前人关于士的起源的基础上,对周代士的概念进行梳理,并确定本文所论士人的起点是从士作为贵族最低级之身份开始。
第二,探讨贵族最低级身份的士在西周的形成。来源于卿大夫家族的贵族最低级之士,在西周广泛推行宗法分封的基础之上形成,虽然有自己的家族并有一小块土地作为家族存在的基础,但是仍旧依附于卿大夫之家,身份相对稳定。
第三,探讨春秋时期士人的流动及身份的变化。诸侯国之间的土地兼并活动及各国内部的争乱,造成士人的大量流动。士人或为诸侯所用,地位升高;或混入国人阶层,地位降低,但更多的士人仍旧服务于卿大夫之家,以家臣的身份出现,与各族家长维持着一种“策名委质”的关系。这一时期士人的主要任务是打仗,以致如“甲士”、“军士”等词成为后世的专有名词,又由于春秋社会的过渡性,使得士人的身份带上一些模糊性特征。
第四,探讨战国士阶层的形成。进入战国社会,随着家族的进一步分化与解体,士人的流动愈加增强,士人渐与民的身份相当,成为战国社会的四民之首。又由于士人深厚的政治文化出生背景,使得它在民中脱颖而出并带动了一大批下层民众开始了对知识的掌握与内化,成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及独特的行为准则的后世所谓的士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