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亚运会我国田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我国田径,亚运会,全运会,奥运会

  摘要

田径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性项目,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竞技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成为体育强国的标准之一。本文以1974 年-2010 年亚运会上我国获奖运动员的成绩及其各项目综合表现为研究内容,同时结合此时间段内历届亚运会上男女各项目的冠军成绩和历届奥运会第8 名成绩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亚运会上我国田径运动各项目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详细分析,全面阐述我国田径的发展状况,准确把握了解亚运会我国田径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在与国内外田径竞技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中,发现优势项目的成功发展经验,找出我国田径与世界水平间的差距,从而认清我国田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世界定位。根据田径各项目表现出的优缺点,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同时,提出相应的未来发展建议,藉此为我国田径制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实效性的发展计划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促使其尽快走上全面、健康、可持续的未来发展道路。主要结论如下:1、迄今为止,我国共参加了10 届亚运会,连续7 届荣获田径奖牌榜第1 名,男子获奖牌162 枚,女子共获奖牌227 枚,共389 枚,是亚运会田径赛上金牌总数及奖牌总数累积最多的国家,从而逐渐取代日本成为亚运会田径赛场上的“霸主”。2000 年后,亚洲田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西亚各国田径竞技实力发展势头迅猛,而我国及日本所在的东亚地区相比之下,发展步调缓慢,东亚独霸实力正在逐步消弱,亚洲田径已成多极化格局发展趋势。2、历届亚运会田径上,我国的主要夺奖点集中在跳跃类项目、投掷类项目、竞走类项目和跨栏类项目;相比长跑类项目下滑趋势,短跑类项目、中跑项目的竞技水平下滑幅度较明显,且和全能项目一样连续两届亚运会都未获奖;接力成绩较稳定,但男子400m接力竞技实力弱。3、我国田径“女弱男强”现象一直比较明显。不过近几年有所缓和,第16 届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超过女子获得7 枚金牌,是我国田径近二十几年来重要的突破性发展,这将预示我国男女田径项目欲将走上协调发展之路,整体田径水平的发展也将合理化、有效化。4、4%男子田径项目、38%女子田径项目在历届亚运会上均有获奖,占有稳固的竞争地位。65%的男子田径项目和90%的女子田径项目这一优势是我国田径占据亚运会“霸主”地位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田径冲出亚洲的走向世界的前提。但,26%男子田径项目处于微频段,而女子项目均处于低频段以上。女子项目在亚运II会上的竞争实力更为雄厚。故,保持并扩大全频段和高频段,缩小和挖掘中低频段将有利于提升我国田径的整体竞技水平。5、男子跨栏、女子长跑、女子铅球、男女竞走等已进入世界水平行列,但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各项竞技实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优先发展女子中长跑、女子标枪、男女跳高等,而男女短跑、女子跨栏、男子中长跑、男子投掷等一直都是我国田径劣势项目,竞技水平不高,实力薄弱,但具备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是我国有待发掘的田径项目。6、我国田径加入亚运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亚洲和中国田径发展的必然需求。不仅有利于我国田径的交流和发展,打破日本“独霸”局面,促进多极化格局形成,同时提升了亚洲田径走向世界的期望。7、我国田径发展仍存在诸多隐患:传统优势项目竞争实力削弱;潜优势项目发展迟缓;劣势项目发展停滞期延长;男女项目发展的非均衡性;竞技水平的不稳定性等。8、持续、稳定、健康的体育发展生态观对我国田径现今乃至将来的发展具至关重要的意义。人与训练的统一,训练与竞赛的统一,国内水平与国外表现相统一,保证人才链、训练链、竞赛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因此,我国未来田径发展应:理论先导、技术先行;重视后备人才培养,提高成材率;协调赛训关系,适应现代竞赛发展;培养运动员竞赛心理能力及自控能力;充分利用地域性优势,发掘潜力,促进男女协调发展;合理运用媒体效应、明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