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位分委员会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谈智力测验的效度问题。

【答案】传统的智力测验是在智力G 因素论的基础上编制的,因此,若测验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那么我们便认为它基本测出了个体在智力G 因素上的水平高低。但对于智力实质的看法,学界始终无法统一。关于智力测验的结构效度,目前只能做狭义的解释,即以不同智力理论模型为基础的智力测验,其结构效度应具备不同的含义,并且最终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亦相应不同。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智力测验时,这是一个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2. 已知若希望把效度系数提高到0.65和0.70, 则测验长度要増加几倍?

【答案】测验长度与效度的公式如下:

整理得:

当时,时,

所以,要想把效度系数提高到0.65,测验长度需要增加6.42倍;要提高到0.70, 测验长度需要增加13.80倍。

3. 简述人格测验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与其他认知能力方面的测验相比,人格测验存在的问题如下:

(1)人格基本概念的不一致

人格内涵复杂。对于人格的定义、结构以及分类问题,迄今未获得一致的结论。对于人格应包含哪些特质,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测验的项目内容也就无法一致,使得不同人格测验的结果难以进行比较。

(2)整体动态人格测验的困难

人格具有动态的性质,如果“动态”指的是每个人特有的、复杂的人格结构以及其整体的作用效应,则目前的人格测验还有相当距离。因为多数人格测验是把不同的人格维度割裂开来进行

,标准化水平又比较低,在计分和解分析,而一些进行整体分析的测验(如投射测验和情境测验)

释上不够客观。

(3)信度和效度系数较低

与能力和学业成就测验相比较,人格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系数确实不高。因为人格测验受情境及个人心态的影响方面比能力测验要多。而且对于人格测验,很难确定适当的效标。

(4)人格测验的题目

人格测验所测的特质往往没有明确定义或不易明确定义,因而题目范围难以界定。

(5)测验分数的解释

人格测验的答案无对错之分。人格有独特性,用同样的标准去解释不同人的行为可能不恰当。另外,按统计标准(常模)评价人的行为,结果可能会奖励了从众行为,而限制了个性发展。

(6)伪装和社会赞许反应

,人格测验的题目往往易于与社会评价联系(尽管已努力避免)有的被试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来回答问题,而是根据社会的舆论、他人的态度来回答问题,因而使测验的结果不可靠。

(7)隐私

在西方国家,对人格测验的一种批评是,某些人格测验侵犯了个人秘密,违背民主原则。所以,如何在涉及个人的实际利益的录取、选拔、司法鉴定等实际应用中,既能发挥人格测验的评量作用,又能兼顾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心理学、社会学、司法、教育等)协调解决的问题。

4. 已知某个测验的信度为0.75, 要使该测验的信度达到0.90, 必须增加多少题目?

【答案】根据公式代入数据,得:

因此,新测验的题目数应是原来测验的3倍,即为了达到所要求的信度,要增加原测验题目数的2倍。所以,要使测验的信度达到0.90, 必须増加2倍的题目。

5. 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是什么?

【答案】信度主要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评分者信度,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分别简述如下:

(1)重测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

重测信度是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除去主试,施测环境和被试等方面的误差,它的独特误差来源主要有:

①施测过程中所产生的遗忘和练习效应;

②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内,被试在所要测查的心理特质方面获得了学习机会。

(2)复本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

复本信度是指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它的误差来源有:

①不能获得严格意义上的平衡测验;

②施测过程中产生的顺序效应和迁移效应;

③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内,被试在所测量的心理特质上获得了学习机会。

(3)分半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

分半信度是指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它的误差来源是:不同的分半方法的分半信度不同,可能是由于将测验分为相平行的两半的方法不同而产生误差。

(4)同质性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

同质性信度也称内部一致性系数,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克龙巴赫值还是所有可能的分半信度的平均值,它只是测量信度的下界的一个估计值。即

,值大,必有测量信度高;

但值小时,却不能断定测量信度不高。它的误差来源产生于题目是否同质,这包括两个方面:

①所有题目都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

②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

(5)评分者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

评分者信度是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在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中,客观题的评分很少出现误差,但主观题的评分常常会造成误差。它的误差来源主要是多个评分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相同答案的不同评定,这种个体差异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最大程度低依赖正规的测查程序和统计方法来减小它。

6. 试分析分数分界点在目标参照测验的质量评估中的作用。

【答案】目标参照测验是参照某一明确界定的行为标准进行解释的,这一标准就是测验分数的分界点,亦称切割分数线,或称及格线。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分数分界点在目标参照测验的质量评估中的作用。

(1)根据分数分界点,可以将被试进行分类,通常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类。在这种分类过程中,分界点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2)就目标参照测验本身而言,分数分界点并非必需。可以用“被试掌握了测验的内容范围的百分之多少”来解释被试的分数,而不必在测验分数这一连续体上寻找某个切割点,进而将被试断然分为两类:掌握者或非掌握者。一般来讲,人们倾向于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知识的掌握也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因而从理论上说并不存在可以清晰辨别的掌握者或“非掌握者”。这使得分数分界点的确定成为测量学家们争议最大,存疑最多的问题。

(3)在目标参照测验的实际应用中,分数分界点的确定却是无法逃避的问题。在教育领域,

“某学生是否达到了升一个年级所要求掌握的最低知识技能水平”,常常需要根据测验结果来判断:

从而对该学生“升级”或“留级”,“毕业”或“肄业”等作出决策;在专业领域,也常需要根据资格或水平考试结果来判断考生是否达到从事特定专业工作所需的最低水平,从而作出是否给予颁发合格证书的决策。在这些实际需要中,人们不得不去寻找一个最低标准,一个分数分界点或及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