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省培养单位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620普通地质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岩肩型风化壳,是_____气候带的岩石在以_____风化作用为主的环境下,所形成的风化壳。
【答案】寒冷、物理
2. 引起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温度、压力、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3. 河水中属化学搬运的溶解物质最主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离子。 【答案】
4. 河流阶地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堆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
5. 区别石灰岩与石英岩的最简便方法是在岩石上加_____,如有_____反应的则为石灰岩。
【答案】稀盐酸、起泡
6. 冰川砾石常具有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答案】擦痕、压坑、变形
7. 地球具有弹性,表现在_____和_____等方面。
【答案】能在内部传播地震波、固体潮现象
8.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有_____、_____、_____。
【答案】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断层接触
9. 矿物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在可见光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颜色 条痕色 光泽 透明度
10.写出下列化石所属的保存类型:笔石是_____; 硅化木是_____; 恐龙足印是_____; 恐龙蛋是_____;腕足类是_____和孢子花粉是_____。
【答案】实体、实体、遗迹、遗物、铸模、实体
11.海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海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答案】颜色、透明度、温度、密度、压力
12.山岳冰川按其形态可分为_____冰川、_____冰川、_____冰川和_____冰川等四种类型。
【答案】冰斗、悬、山谷、山麓
二、判断题
13.迄今为止己记录到的最深的震深在大约700km 左右。( )
【答案】对
14.海滨地带的砾滩比沙滩具有较陡的坡度。( )
【答案】对
15.雪线通过所有的活动冰川。( )
【答案】对
16.沙漠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并受地形影响。( )
【答案】对
17.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科里奥里力在赤道处最大,两极处最小( )
【答案】错
【解析】科里奥里力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在赤道处最小,两极处最大
18.地球内部物质密度随深度增加呈直线型增加。( )
【答案】错
【解析】地球内部物质密度随深度增加呈折线型增加
19.潜水面的分布状态是,在横向上随地形的起伏而起伏,在高度上随季节的改变而变化。(
【答案】对
20.包括岩石在内的任何固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变形。( )
【答案】对
21.地球和太阳系中其它行星形成的确切方式还未完全知道。( )
【答案】对
22.磁场的三要素是指磁倾角、磁偏角和磁场强度。( )
【答案】对
)
三、名词解释
23.V 字形法则
【答案】V 字形法则是指由于地球表面一般为起伏不平的曲面,倾斜岩层的地质分界线在地表的露头也就变成了与等高线相交的曲线。当其穿过沟谷或山脊时,露头线均呈“V ”字形态。根据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的结合情况,"V ”字形会有不同的表现①向反线同②向同线反③向同线同。"V ”字形法则同样可以用来判断断层面的倾向,但不能判断断层的性质。
24.气孔状构造
【答案】气孔状构造是火山岩的一种构造。当熔岩喷出时,由于压力降低,气体从熔岩中逸出而形成各种人小和数量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气孔,个别呈管状,以浮岩和火山渣的气孔构造最为发育。在玄武岩中经常见到。某些次火山岩、超浅成侵入岩中也具气孔构造。
25.冲刷作用
【答案】冲刷作用是指地表流水逐渐向低洼沟槽中汇集,水量渐大,携带的泥沙石块也渐多,侵蚀能力加强,使沟槽向更深处下切,同时使沟槽不断变宽的过程。
26.冰前扇地
【答案】冰前扇地是指从冰川末端往外由冰川中融化所成的冰下水挟带了大量的泥砾和冰川研磨所形成的细泥,堆积在终债堤的边缘,形成了向外扩展的、坡度愈向外愈平缓的扇形地,叫做冰前扇地。
27.碳酸化作用
【答案】碳酸化作用是指当水中溶有CO 2时,水溶液中除H 和(OH )离子外,还有CO 3和HCO 3离子,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与之相遇会形成碳酸盐,这种作用称为碳酸化作用。硅酸盐矿物经碳酸化作用其中碱金属变成碳酸盐随水流失。
28.河流阶地
【答案】河流阶地是指在河流侵蚀作用过程中,由于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蚀作用加强,使河床降低,原有的河漫滩相对被抬升,形成分布在谷坡上,洪水已不能淹没的,顶面较平坦的台状地形。
29.上层滞水
【答案】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由雨水、融雪水等渗入时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形成,消耗于蒸发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上层滞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通过蒸发或向隔水底板的边缘下渗排泄。雨季获得补充,积存一定的水量,旱季水量逐渐消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