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复旦大学细胞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朊病毒(prion )。

【答案】朊病毒是指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生命体。 2.

【答案】现细胞骨架。

3. 组成型分泌途径

的中文意思是原核细胞,是指无核膜DNA 游离在细胞质中,染色体

之间,至今未发

为环状,仅有一条,缺少发达的内膜系统的细胞;原核细胞小,多在

【答案】在这种分泌途径中,运输小泡持续不断地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质膜,并立即进行膜的融合,将分泌小泡中的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此过程不需要任何信号的触发,它存在于所有类型的细胞中。在大多数细胞中,组成型分泌途径的物质运输不需要分选信号,从内质网经高尔基体到细胞表面的物质运输是自动进行的。组成型分泌途径除了给细胞外提供酶、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外,

也为细胞质膜提供膜整合蛋白和膜脂。组成型分泌小泡通常称为运输泡

是由高尔基体反面网络对组成型分泌蛋白的识别分选后形成的。

4. ABCsuperfamily

【答案】ABC superfamily的中文名称是ABC 超家族。ABC 超家族是一类ATP 驱动的膜转运ABC 超家族包含有几百蛋白,利用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将多肽及多种小分子物质进行跨膜转运。种不同的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的各种生物中,所有ABC 蛋白一般含有4个核心结,具有ATP 构域:两个跨膜结构域(T ), 形成运输分子的跨膜通道;两个胞质侧ATP 结合域(A )酶活性。

5. 去垢剂(detergent )。

【答案】去垢剂(detergent )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分为离子型去垢剂和非离子型去垢剂两种;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

6. 剪接子

【答案】剪接子是由的功能的复合体。

7. 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姐妹染色单体

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具有切去

的内含子并把外显子连接起来

是指染色体分裂间期进行自我复制,所形成的由一个

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8. 期细胞

【答案】期细胞又称休眠细胞,是指一类可长期停留在

早期而不越过R 点,处于增殖静

止状态的细胞。它们可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RNA 和蛋白质,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分化,这类细胞并未丧失增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其增殖状态,但需要经过较长的恢复时间。如:肝、肾的实质细胞、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都属于

期这类细胞。

二、简答题

9. 叙述什么是微管的

【答案】微管的长;

(2)如果微管的正端结合的是由结合趋于缩短。决定微管正端是白二聚体的浓度;二是

延长的速度下降,随着

帽还是帽中

的微管蛋白二聚体组成的

端形成

帽结构,这种微管就

的游离微管蛋

帽,又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结合

或帽和

帽,其对微管的动态性质有什么影响。

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

的状态。

的微管蛋白二聚体组成的

帽结构,微管就趋于生

帽就是微管正端

(1)如果微管正端结合的是由结合

水解的速度。当帽,而游离微管蛋白二聚体逐渐使微管变得不稳定,

的浓度又很高时,微管趋向于生长。由于结合

水解的不断进行最后

的游离微管蛋白二聚体的浓度降低,使得微管帽结构转变成

趋于解聚。细胞内微管的这两种状态是不断发生的,因为细胞内不断有微管解聚,又不断地有新微管的组装。

10.核糖体上有哪些与蛋白合成有关的结合与催化位点? 各自发挥什么作用?

【答案】(1)与(2)与新掺入的氨酰(3)与延伸中的肽酰(5)与肽酰

的结合位点;

的结合位点-氨酰基位点,又称A 位点; 的结合位点-肽酰基位点,又称P 位点;

的结合位点-E 位点;

)的结合位点;

(4)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6)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

从A 位点转移到P 位点有关的转移酶(即延伸因子

(7)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其他起始因子、延伸因子和终止因子的结合位点。

11.比较胞质骨架三种组分。

【答案】胞质骨架三种组分比较如下:

12.核被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核被膜又称核膜,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包括内核膜、外核膜及二者之间的核周间隙,其结构特点如下: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不连续膜组成;

(2)外膜胞质面上附有大量核糖体颗粒,外膜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内膜表面光滑,含有一些特异性的蛋白质;

(3)核膜间隙与糙面内质网上相通;

(4)核被膜并非完全连续,其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一些环形开口即核孔,核孔周围有许多蛋白质,共同形成一个大型的核孔复合物,在核质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方面起着调控作用。

13.荧光抗体免疫试验中,首先出现荧光扩散现象,当时间延长后,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排布,出现成斑现象。请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答案】(1)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中,荧光扩散现象证明了膜蛋白的流动性特点。原理和方法是:用抗鼠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绿色荧光)和抗人细胞膜蛋白的抗体(显红色荧光)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然后将两种细胞融合。一段时间以后即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开始扩散,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地分布在融合细胞表面。

(2)而在一些细胞中,当时间继续延长,已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焚光会重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即成斑现象,若聚集在细胞的一端,即成帽现象。成斑现象和成帽现象进一步显示膜蛋白的流动性。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是二价抗体分子交联相邻的膜蛋白分子,同时也与膜蛋白和膜骨架下骨架系统的相互作用及质膜与细胞内膜系统之间的膜泡运输有关。同时说明,某些膜蛋白与膜下细胞骨架系统相结合,限制了膜蛋白的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