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州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之细胞生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阻遏
合成(转录)阶段为特异的调节因子(阻遏物)所【答案】阻遏是指基因的表达在信使
抑制,使细胞内特定的酶或酶系合成率降低的现象。当特定的代谢物质在细胞内的浓度增加时,阻遏物就被活化,而相应结构基因群(操纵子)的特异物质的产生就受到抑制。
2. 位置效应
【答案】细胞分化还与细胞所在位置及与其他细胞的联系有关,改变细胞所处的位置可导致细胞分化方向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位置效应。
3. 胞质体
【答案】胞质体是指除去细胞核后由膜包裹的无核细胞。
4.
【答案】 的中文意思是差速离心,是指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率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率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
5. amitosis
【答案】amitosis 的中文名称是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这是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最大区别。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然后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6.
【答案】的中文意思是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是指像SEM —样,用电子束在样品的表面扫描,但又像TEM , 通过电子穿透样品成像。STEM 能够获得TEM 所不能获得的一些关于样品的特殊信息。STEM 技术要求较高,要非常高的真空度,并且电子学系统比TEM 和SEM 都要复杂。
7.
【答案】的中文名称是配体门控通道。配体门控通道是指仅在细胞外
的配体(如乙酰胆碱等化学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时发生反应,引起通道蛋白构象发生改
变,使闸门开放的离子通道。配体门控通道属于离子通道。
8. 导肽
【答案】
导肽是指能够指导线粒体、叶绿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大多数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后并进入相应的细胞器中的信号序列。
二、简答题
9. 微管和微丝这两种细胞骨架系统在细胞中都有一个巨大的蛋白库,但中间纤维系统却只有很少的游离的组分,这是为什么?
【答案】微管和微丝在细胞中都有一个巨大的蛋白库,但中间纤维系统却只有很少的游离的组分,这主要与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在组装和存在方式上的差异有关。
(1)微管和微丝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停地组装和去组装,所以在细胞中含有一个巨大的蛋白库。
(2)不同来源的组织细胞表达不同的中间纤维类型,通常在各自的细胞内形成同源多聚体,中间纤维在合适的缓冲体系中能自我组装,而且组装过程中不需要ATP 或GTP 提供能量。中间纤维的组装首先由两个单体的杆状区以平行排列的方式形成双股螺旋的二聚体,然后两个二聚体以反向平行和半分子交错的形式组装成四聚体。四聚体是细胞质中中间纤维组装的最小结构单位,对四聚体而言,没有极性。细胞内的新的中间纤维可以通过交换的方式插入到原有的纤维中去,因此在细胞中不需要有大量的游离组分。
10.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线粒体蛋白合成之后进入了线粒体。
【答案】可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研究,主要过程如下:
(1)克隆线粒体基质蛋白基因;
(2)在无细胞系统中合成酵母线粒体蛋白;
(3)检测分离后将合成的蛋白质分成两组,一组直接加入胰蛋白酶,另一组先加入线粒体,然后再用胰蛋白酶蛋白酶处理;
(4)结果分析:如果加入线粒体的一组中的蛋白质对胰蛋白酶具有抗性,而不加线粒体的一组巾蛋白质被胰蛋白酶水解,即可证明加入线粒体后,线粒体蛋白进入了线粒体。因为胰蛋白酶是水溶性的酶,不能进入线粒体,所以对胰蛋白酶的抗性说明线粒体蛋白进入了线粒体从而得到保护。
11.酵母细胞的基因组如何通过基因重排改变交配型?
【答案】酵母3
号染色体的座位的等位基因决定酵母的交配型,但是座位的两侧各有一个重复的基因座,
左侧的为右侧的为在交配型转换中,酵母细胞从两侧
12.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有哪些区别?
【答案】电子显微镜相比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主要有以下区别:
(1)光镜利用样品对光的吸收形成明暗反差和颜色变化,而电镜利用样品对电子的散射和透射形成明暗反差;
(2)电镜使用波长比可见光短得多的电子束作为光源,波长一般小于0.lrnn ;
(3)电镜采用电磁透镜聚焦,光学显微镜采用玻璃透镜聚焦;
(4)电镜镜筒中采用高真空;
(5)电镜图像用荧光屏来显示或感光胶片作记录
13.比较植物中的信号传导途径和动物中的信号传导途径。
【答案】这两类物种基本上采用十分近似的信号转导途径,
除了少数的例外。两者都有胞内
和的变化,但动物独有环化核苷酸作为第二信使,植物独有水杨酸作为第二信使,组氨酸激酶也是植物所特有的。
14.活性染色质在生化上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案】活性染色质在生化上主要有以下特征:
(1)活性染色质很少有组蛋白
(3)核小体组蛋白
(4)核小体组蛋白
(5)非组蛋白 与其结合; (2)非活性染色质比较,组蛋白乙酰化程度高; 很少被磷酸化; 在许多物种很少有变异形式; 和只存在于活性染色质中。
三、论述题
15.真核细胞周期调控模型的主要特点和机制是什么?
【答案】特点表现在三类周期蛋白
真核细胞主要通过三类周期蛋白
期、
期和有丝分裂
亚基组成的复合物。在途径和复合物和三个关键的过渡和对细胞周期的控制。 复合物的作用,控制细胞周期,这三种复合物分别是:
途径中,蛋白复合物都是通过遍在蛋白的蛋白酶体将一些
期和
期、中期后期、后期末期及胞质分裂期的过渡。途径的降解作用完成的。
途径促使细胞从
抑制物
抑制物的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都是由周期蛋白依赖性的蛋白激酶和周期蛋白两个特殊的底物,包括S 期抑制物、后期抑制物、以及有丝分裂周期蛋白降解进行周期调节。 细胞周期中三个关键的过渡,即个方向进行。三个过渡分别是通过
期过渡:在期的抑制了S 期
一旦S 期期的早、中期,在组份的转录;但是,S 期这些过渡都是通过触发蛋白质的降解进行的,所以都是不可逆转的,这样迫使细胞周期只能沿一
的复制起点就装配了复制起始复合物,并且开始了S 抑制物被期。在磷酸化而激活,激活的S 期期的后期,诱导S 期的活性,从而使细胞停留在的降解作用被激活,
期期在降解,释放出有活性的s 期复合物,这种复合物能够激发细胞进入S 期。 复合物将与形成预复制复合物中的蛋白质的复复制起点上装配的复合物。这些被S —期调节位点磷酸化,预复制起始复合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