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党报体制

【答案】党报体制,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媒体作为党的喉舌与党联系人民群众的工具,执行党的宣传工作、遵循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的新闻体制。这一体制起源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中国的党报体制以马克思、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典论述为理论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的产物。这一体制把共产党领导的一切媒体集中控制在各级党委的权力之下,从主要编辑人员的任命到政治性报道,都由党委作出决定。

2. 文字时代

【答案】文字时代,是指人类利用书面文字开始新闻传播的时代,也是一般史称的手抄新闻时代,它以印刷新闻传播时代的开始为下限。文字发明是文字传播的前提,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符号和文字前身图画符号的诞生,开启了人类文字传播的历史。从历史向度上看,文字传播使人类信息传播从本质上开始超越一定时空的限制,孕育着新闻传播的规模化和大众化。但是,书写媒介的私人性、复制的艰难性,智力要求的高级性,都不可能使它成为新闻传播的高效媒介,其被历史淘汰是必然的。

3. 进奏院

【答案】进奏院是指唐代中期各藩镇节度使在京都设立的机构。唐代中期统治阶级开始在一些边疆地方建立藩镇,设置节度使。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邸,这些邸,除作为居停的馆舍之外,还兼有藩镇们派驻朝廷的办事机构的作用。称呼上也由一般的邸,改称为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有时也被简称为留邸或邸。

4. 时务体

【答案】时务体是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报章文体。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又称“新文体’,、“报章体”,是一种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比较通俗浅显的文体。这种文体特征为:半文半白,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

5. 《西行漫记》

【答案】《西行漫记》是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有关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报道的不朽名著。斯诺于1936年7月中旬抵达陕北,并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广泛的采访,会见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又到甘肃、宁夏等红军前线采访彭德怀等军队领导。斯诺的陕北通讯和大量照片在当时的许多英文报刊发表,在此基础上,斯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 )一书,中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