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2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贴近实际

【答案】贴近实际,是指我国新闻事业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要从实际出发部署新闻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新闻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新闻工作,使新闻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2. 通讯

【答案】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通讯必须符合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第一要真实; 第二有时效性; 第三,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从文体特征来看,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②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③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④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3. “定本”制度

【答案】“定本制度”,是指宋代实行的新闻预检制度,也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是指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目的是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地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4. 舆论

【答案】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①公开性; ②公共性; ③急迫性; ④广泛性; ⑤评价性。

5. 新闻的倾向性

【答案】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不论是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的倾向性总是必然会产生。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