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3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导语

【答案】导语是指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导语的使命是介绍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揭示消息的主题,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语的常见写法按照所含消息要素的多少可划分为六要素导语和部分要素导语。

2. 公共新闻

【答案】公共新闻概念源于上世纪末美国新闻业的改革,核心观念是对于公共事务的观点主张,其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将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这种趋势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变得更为明显,而新闻传播业受益于软硬件的进步,也逐渐降低传播业的进入门槛。公众参与性和开放大众性的色彩日益浓厚,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不同形式的公民参与新闻传播日益广泛,公民新闻得到深化和普及,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强化。最早提出“公共新闻”理论的学者是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罗森教授。按照公共新闻学的要求,媒体不仅仅提供信息,也不仅仅设置议题,而且还要引导或发起社会公众来讨论问题,达成共识,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

3. 新闻真实

【答案】新闻真实,是指新闻与其反映对象是否符合,符合就是真实的,不符合就是不真实的。新闻真实既有真实性的问题,又有真实度的问题。新闻真实的本质是,新闻(报道)与相应的新闻事实的符合性。就具体的或单一的新闻报道而言,新闻真实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①新闻报道的对象是实际存在的或存在过的; ②新闻对新闻事实的反映是全面的、正确的。就整个新闻传播界而言,面对的是两方面的真实:一方面是具体真实,即某一具体报道的真实; 另一方面是整体真实。整体真实,针对的是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所有具体新闻报道构成的“全体”。

4. 监督批评权

【答案】监督批评权是公众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一项权利。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传播内容都会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利益。因此,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四种:①个人的信息反馈; 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③诉诸法律手段; 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5. 新闻价值

【答案】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是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这种特殊素质就是新闻价值的要素,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