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4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是指1913年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1912年宋教仁被杀后,新闻界的深入报道令当局颇为小满。1913年袁世凯当局对反对派的报刊开始进行清理,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以及反袁报刊被全部查封,对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力报》等,采取禁止在租界发行的办法,使其被迫停刊。此外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记者被杀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到1913年,全国报纸只剩139家,与1921年初的50多家相比锐减了300多家。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称之为癸丑报灾。
2. 宣传
【答案】宣传,是指一种劝服活动,直接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他人的意识,使其接受宣传者的某种观念,最终目的则是期望接受宣传的人能够以宣传者期望的方式进行活动或行为。尽管宣传可以划分为各种形式和不同层次,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①目的性; ②倾向性; ③社会性; ④现实性; ⑤附合性。宣传具有激励、鼓舞、劝服、引导、批判等多种功能,其基本功能是劝服。
3. 新闻敏感
【答案】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又称“新闻鼻”、“新闻眼”。
4. 软新闻
【答案】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 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5. 《西行漫记》
【答案】《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1936年出版的作品。书原名为《外国记者西J 匕印象记》,记录了斯诺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所见所闻。在其陕北之行期间,斯诺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及领袖真实生活和精神状况的图片和报道。在己发表的报道基础上,斯诺撰写了30多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CORedStarOverChina )))一书。1937年2月,中国上海地下组织将书译成中文出版,为躲避国民党和日寇检查,将书名改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