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613体育学综合二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本位论
【答案】社会本位论是主张从社会的角度考虑人和社会的关系,把满足社会的需要当作教育的目的的一种价值取向。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涂尔干,德国的那托普和凯兴斯泰纳等。其基本主张是: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其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个人社会化; ③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本位论看到了社会的作用却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不利于个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答案】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人们在表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时,基本上是从两个侧面来表述其内涵的:一是从教育者培养人的过程来谈,如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训练人的过程; _是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来谈,如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总之,对教育的普遍的本质的概括,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都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过程。
3. 体育
【答案】体育是人们通过身体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教育。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又称体育运动,泛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有目的、有组织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活动; 狭义的体育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一起,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属于社会文化教育范畴,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受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人体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人的体能,增进人体适应能力,预防疾病,康复身心,健身、健美,延年益寿; 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个人的生活,娱人娱己有重要作用; ③可振奋民族精神,发展国际交往,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豪感; ④对社会生产也有促进作用,与社会教育、军事、医疗卫生、宗教、体闲娱乐活动密切相关。
4. 课程
【答案】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等。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课程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构。课程的编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教育行政人员、各个学科领域的科学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专家,以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完成。
5. 美育过程
【答案】美育是通过各种形态的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进行的,美育过程是教师依据人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形成和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 是运用人类的审美经验和美的规律,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的过程。
6. 义务教育
【答案】义务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义务教育产生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实行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特点包括:①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是指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这是世界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共同点; ②义务教育具有平等性,是指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③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是指接受义务教育是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分初等教育(小学)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两个阶段,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等。
7. 调查研究法
【答案】调查研究法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法,搜集研究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属于经验性方法,在搜集科学事实,获取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着重研究的是现实情况,因而区别于以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为研究的历史研究法; ②搜集的是自然状态下反映实际情况的材料,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从而区别于实验研究法。
8. 校本课程
【答案】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而言,它是某一
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其实质是更多地关注个体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能够使课程更加适应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生长环境较为密切,易于使学生接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简答题
9. 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答案】探究训练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活动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教学模式。其基本阶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确定问题情境
这一步骤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问题解决技能和态度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目的图式,奠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学者必须提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实施探究教学的要求包括:第一要使所提出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可以解决的难易适度的问题; 第二是提供一个明晰的问题情境; 第三,注意问题呈现的方式。
(2)分析因果,提出假设
在这个步骤中,一些一般的认识策略和智慧技能得到了学习。由于这一步是问题解决中十分关键的一步,因此,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师或其他指导者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有时学生的假设看起来相当幼稚。第二,有时学生的注意偏离了问题本身,教师不妨给予简单的提醒,但这种提醒决不能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仅仅起到帮助学生提起元认知的监控作用,使其不偏离目标而已。
(3)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就设计过程而言,学生主要是在进行智慧技能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验证条件,有实验的还要提供完备的实验设备。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一步骤对于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的学习起作用。首先,要注意安排学生进行小组间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彼此间的差异。第二,要提醒学生注意到彼此间的不一致,检查各自的探究过程,然后达成协议。第三,把协议用书面格式或日头方式表达出来。
(5)反馈与反思
反馈在探究教学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刚刚步入探究教学,对探究活动这种主体J 性十分强烈的学习方式尚不适应的学生,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肯定或否定,使学生不至于茫然失措,逐步构筑自己的元认知策略。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反馈资源,如查阅教科书、资料。对照这些资料,学生一方面要发现自己研究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