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629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629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一) . ... 2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629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二) . . 18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629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三) . . 35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629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四) . . 51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629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五) . . 70
一、单选题
1. 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A. 裴斯泰洛齐
B. 夸美纽斯
C. 詹姆斯
D. 赫尔巴特
【答案】A
【解析】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百多年来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并将其教育适应人的本性的思想发展为:教育适应儿童心理的思想,强调利用儿童的自然兴趣和活动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是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2. 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A. 讲授提纲和讲义
B. 教科书和参考书
C. 教科书和讲义
D. 讲义和参考书
【答案】C
3.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 示范性
B. 复杂性
C. 创造性
D. 劳动方式个体性
【答案】A
4. 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3条影响至今的基本原则是( )
A. 基础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B. 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C. 基础性、连续性和整合性
D. 基础性、连续性和顺序性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泰勒课程理论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泰勒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理论归结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达到那些教育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这些教育经验应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 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第三个问题,泰勒认为必须把学习经验结合在一起,以便形成某种连贯的教学计划。为此,他提出了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即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 顺序性是指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前面经验基础之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深入,广泛的探讨; 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关系,这些经验的组织应该有助于学生逐渐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习的课程要素统一起来。
5.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A. 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 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 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准备
【答案】B
【解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这使得教育目的的制定离不开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同时,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教育又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过分强调教育目的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或者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都具有片面性。人的发展要从个人和社会发展两力一面的需要出发。
6.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 政治需要
B. 科技进步
C.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产业革命
【答案】B
7. 我国将模糊论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年代是( )
A.20世纪前后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D
8. 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的特点。
A. 顺序性
B. 个别差异性
C. 不均衡性
D. 阶段性
【答案】D
9.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出自( )
A. 《学记》
B. 《论语》
C. 五经四书
D. 《说文解字》
【答案】A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包含的五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 )
A.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 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 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 生理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A
二、辨析题
11.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
【答案】错误。
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包括基本技能和认知策略; 练习是指以形成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
心智技能的学习不仅是熟练地掌握相应的一套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还涉及灵活的运用。在心智技能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练习将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方式付诸执行,并随着练习促使活动方式定型化、简缩化和自动化。反复练习只是提供了促进这种基本技能的熟悉以致自动化的机会,并不能自动解决心智技能的灵活运用,即学会在何时何处使用该技能之认知策略的学习,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实现心智技能的掌握或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