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817行政管理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保险
【答案】保险是指国家依法对因疾病、工伤、年老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家公务员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保险的作用在于促使公务员安心、忠诚的为国家效力和服务。我国现阶段公务员的保险制度主要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2. 行政处罚中的简易程序
【答案】行政处罚的主要程序有:
①表明自己的执法人员身份与职责,并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
②向当事人指出其违法事实和实施处罚的依据,包括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③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必要时举行听证:
④作出处罚决定,并将行政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同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3. 职前培训
【答案】职前培训,又称入门训练,是指公务员经考试被录用后,在正式工作之前接受的就业培训。开展职前培训原因在于,初任者原来在学校接受的普通或高等教育,其性质和内容与实际公务工作的相关程度不强,而要按照一定的公务程序从事好公务活动,就需在任职以前对职务的业务情况有所了解,需要由具有丰富行政经验、熟悉这些公务工作的人员,向其传授职位上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以尽快地适应工作。
4. 私人庇荫制
【答案】私人庇荫制是指掌握政府重要权力的人将行政职位分配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体制。掌握政治权力的人利用其自身的政治权力资源,去支持并保护另外一些人,给予其政治上的封荫和庇护,成为其恩主或保护人。后者作为受惠者,则通过为前者提供私人效忠作为回报。私人庇荫制带有浓厚的封建社会政治色彩。
5.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答案】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指以人的有限理性为前提,认为决策是寻求超过最低满意标准的解决方案活动的分析模型。这一模型由西蒙首创,是对理性决策模型的修正。西蒙认为,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完全理性是不存在的; 人的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和完全不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
而且最优选择的信息条件不可能得到满足,这就导致最优决策很难实现; 因而决策的策略选择只需超过最低满意标准即可。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将决策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①找出决策的理由; ②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 ③在各个行动方案之间进行选择; ④对己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
6. 新公共行政
【答案】新公共行政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产生的运用现象学方法、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研究方法并且强调以公共行政的“公共”部分为研究中心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学”的概念是在第一次明诺布鲁克会议上提出的。1968年9月,由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多号召和资助,32位年轻的行政学学者会聚位于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中心,试图通过回顾和检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讨论公共行政面临的问题,寻求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提出了“新公共行政”作为区别已往行政理论的理论标志,并以政府及其官员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新公共行政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性问题。
7. 立法权
【答案】立法权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 第二类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权力。一方面,立法机关自己制定法律,另一方面,立法机关授权行政机关制定法规、条例、决议和命令等,都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还享有提出法案的权力。在我国,作为立法机关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仅有制定、解释、修改、废止普通法律的权力,而且还有制定和修改宪法以及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权力。在民主国家中,立法权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的代议机关代为行使,体现人民的意志。
8. 要素分析法
【答案】要素分析法是指通过投入要素与结果要素转换率的分析进行效率测定的方法,包括: ①单要素分析是对某一特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分析,单要素可以是物质要素,也可以是货币要素,单要素分析还可以用增值率来计算,即工作人员的人均增值额。增值率可以用货币来计算,也可以用其他尺度来衡量;
②多要素综合分析即对上述各种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的综合分析。
9. 行政荣誉
【答案】行政荣誉是指社会舆论对行政主体行为的肯定性道德评价以及行政主体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行政荣誉的获得是以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为前提,具有道德激励与工作评价相统一、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相统一、权威化和大众化相统一的特点。行政荣誉的作用在于:
①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是三种责任机制相互补充的融合剂;
②社会舆论也会通过行政荣誉而促进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向道德责任的转化;
③行政荣誉机制能够弥补现实责任机制的缺陷。
10.目标替代
【答案】目标替代是指组织演进过程中,由于组织的扩大和分化,组织的正式目标被另外的目标所置换的现象。目标替代是组织社会学的概念,在实际的行政管理中,其是指过分地强调行政程序,将行政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置于行政管理的目标之上,坚持规章就是目的,程序就是一切的现象。这将导致极度僵化的办事作风,机械地坚持原则,过分地注重形式和常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行政效率,反倒贻误行政计划的实现,拖延甚至阻碍了行政任务的完成
二、简述题
11.简述理想的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案】(1)平衡原则。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和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下资水平(主要是工商企业界的工资水平)基本保持平衡。如果公务员的工资待遇过低,如普遍低于工商企业界的话,则政府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到政府中来工作,也很难保住政府现有的优秀人才,从而引起政府行政效率的下降。
(2)平等原则。也叫同工同酬原则,即不论什么行政机关,凡是工作性质相同和等级相同的工作人员,其工资应平等一样; 在工资待遇上。公务员不得因家庭出身、性别、种族、民族、政治信仰与派别、宗教、社会关系等因素而遭受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3)与物价向适应原则。就是国家应定期根据社会物价上涨指数的变动,对公务员的工资做出调整,使公务员的工资增长率高于或等于物价上涨率,这样才不至于使公务员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从而引起公务员的不安J 清绪。
(4)定期提薪原则。就是国家应定期根据公务员年资的增加而定期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目的在于奖励公务员的辛苦,鼓励公务员为政府服务。
12.简述行政责任的追究程序
【答案】行政责任的追究,是在行政责任确定的条件下依据一定的法律原则和规定,对损害性行政行为的责任主题予以一定的行政或法律惩处,并根据情况使之承担赔偿的制度,包含了一些基本问题:
(1)主体和程序性问题
追究行政责任的主体与宪法、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相一致,在西方国家顺序为议会、法院(普通法院或行政法院)、国家检察机关、政府自身和公民。其追究的程序一般表现为调查、受理、起诉以及相应的议案、判决和决定,而公民依法对行政责任的追究和法院依法对行政责任的追究主要包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