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807经济学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两个前提条件用公式表示就是:
【答案】第一个条件是错误的,第一个条件是正确的,因而整个说法是错误的。理由分析如
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前提条件用公式表示就是Ⅰ(v+m)Ⅱc 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这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这表明,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外,还有剩余,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可追加的生产资料·用公式表即I (c+v+m)>Ic+Ⅱc ,把公式两端Ic 减去,得到I (v+m)>IIc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前提条件用公式表示为II (c+m+m/x)>I(v+m/x),即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这是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可追加的消费资料,用公式表示即为II (c+v+m)>I(v+m/x}+II(v+m/x},把公式两端都减去II (v+m/x),得到II (a+m+m/x)>I(v+m/x)。
2. 垄断消除了竟争。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垄断和市场竞争的关系可以简要地概括成:垄断产生于市场竞争,但它没有消灭竞争,并与竞争并存。两者的关系具体来讲:
(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垄断是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作为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垄断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井存。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竞争的主要原因是:
①垄断没有消除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②不存在由一个垄断组织囊括一切部门、一切企业的绝对垄断。社会经济活动中仍存在大量的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2)垄断下的竞争新特点
竞争引起垄断,但垄断的形成并不会完全消除竞争,而只是改变了竞争的具体日的、手段、形式和后果。
①垄断组织以垄断高额利润等特殊利益为竟争目标,而不是一般的平均利润,甚至不是一般的超额利润。
②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采用一般的和传统的经济手段,如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商品质量、改善经营服务等,更重要的是利用经济以外的手段,如政治的和军事的特殊手段,通过控制和利用政府等办法实现特殊的垄断利益。
③在竞争的主体上,分散的中小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已经让位于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④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内容,主要是垄断组织内部围绕市场份额、利润分配和领导权的争夺,以及垄断组织之间对市场份额、原料来源、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垄断权的角逐,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斗争等。
⑤由于垄断组织力量强大,使竞争的强度更人、更为激烈并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总之,竞争产生垄断,而垄断又加剧了竞争。
3. 资本的部门间竞争,导致利润率的不平均化,甚至高低悬殊。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的部门内部竞争,最终会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即形成平均利润率。
部门竞争是不同部门的企业为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的竟争。资本围绕着利润率高低在不同部门间流入与流出,引起不同部门商品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从而引起利润率的变化。在社会需求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由十资本外流,生产能力下降,商品供应减少,价格会上升,利润和利润率会升高; 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则由于外部资本的流入,使生产能力扩大,商品供应增加,价格趋于下降,利润和利润率会下降。这种资本在部门间围绕利润率高低所进行的自由流动,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最终会导致各部门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均衡,形成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实质上也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4. 工人在为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正以日益扩大的方式使之成为相对过剩人口,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如下: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需要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
(1)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工人绝对数虽有增加,但是和总资本增加相比,不是按同一比例增加的,因而资本对工人的需要相对减少了,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也相对减少:
(2)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却日益增加。
①技术进步使得大量普通工人取代一些技术熟练的工人;
②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入了雇佣劳动者队伍;
③中小资本家破产加入到雇佣劳动者队伍。
因此,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劳动力绝对供给增加,相对过剩人口形成了。这种过剩人口,不是绝对的,即不是社会的财富和生产能力不能保证这些人的生活和工作,而只是相对的,即相对于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这部分劳动者成为过剩的或多余的,因而是相对人口过剩。所以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
二、简答题
5. 简要说明虚拟经济的概念及虚拟经济的正负效应。
【答案】(1)虚拟经济的概念
虚拟经济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指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其本质是虚拟资本以增殖为目的进行独立化运作的权益交易。
虚拟经济按其资本的虚拟化程度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货币信用化; 实体经济产权化、证券化、票据化; 资产证券化; 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的各种金融衍生品。
(2)虚拟经济的正效应是它的发展在总体上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促进资本流向效益高的领域和企业,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以及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等。具体表现在:
①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工具。在现代企业中,资本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优势企业的扩张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资本。
②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存量的重组和结构调整。资本的证券化可以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平台”。
③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实体经济中的投资风险。
④由于虚拟经济的金融资产在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组合中会占越来越大的比重,虚拟经济的市场状况会产生明显的则富效应。
(3)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负效应
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动摇社会信用基础。
②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挤占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
③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引发泡沫经济。
6. 简述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
【答案】(1)马克思生产价格理论的内容
①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