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815新闻实务之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声画对位
【答案】声画对位义称声画对列,是指镜头画面与声音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组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声画对位的结构形式是声音和画面关系的一种升华和飞跃,使声音和画面不再互为依附,而是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大大扩大了影视作品的容量,打破画面的时空局限,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手段。
2. 简述电视广播卫星的特点。
【答案】卫星电视广播是在卫星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向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使该地区内的广大用户能够直接接收电视信号的新型广播方式。目前的电视卫星多数为地球同步卫星,在信号传输上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在卫星信号覆盖区域内,可有多条信道同时使用,直接与不同的地面站之间进行信号传输; 卫星也可以按需要提供信道线路,连接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面站。
(2)卫星与各地面转的信号传输理论上不受距离的限制。
因此,其技术性能和操作费用也不受距离远近的影响; 由于卫星传输的信道多、信号质量稳定,其性价比与微波传送、电缆(光缆)传送相比要高,因此等面积的信号覆盖费用较低。
(3)信号传输的范围广泛,除了传送电视广播的声音、图像信号之外,也可以传播其他无线电信号、数据等。
(4)广播电视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①由模拟信号逐步发展成为数字式压缩信号。
②从传输普通电视广播信号逐渐过渡到传输高清晰度电视广播信号。
③从集体接收向个体接收延伸,由直播电视卫星(DBS )转播的卫星直播电视(DTH )日益普及。
④从信号的开放传播到加密锁码信号传输,接收端需采用相应的解码技术接收电视广播信号。 ⑤从单纯的节目覆盖功能扩展到利用卫星进行节目交易、双向同步播出、与有线电视联网等多种功能。
3. 电视接触率
【答案】电视接触率是指一天中收看过电视的人与全体人口数的比率。只要在当天收看过电
视的人均计一人次,无论收看时间长短都不重复计算; 但通常在统计上会设定一定的下限,即至少要累计收看某段时间长度以上的人才被统计成为接触电视的人数。
4. 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
【答案】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是指广播电视声音语言及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 即那些没有纳入有声语言逻辑表达序列和音乐逻辑表达序列的声音。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与后期制作配音的音响效果两种。
5. 综艺节目
【答案】广播电视综艺节目是指对各种既有的文艺形式通过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进行的二度创作,综合了音乐歌舞、戏曲曲艺、小品短剧、杂技魔术等多种表演形式,将既有文艺形态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和广播电视的艺术表达和传播功能相结合,为受众提供全新的审美享受,具有较高欣赏性的一类电视节目。
6. “吊床式”编排法
【答案】“吊床式”节目构成(hammocking ),顾名思义,就好像吊床的两端被系在离地面较高的地方那样,在节目编排时,会将一个相对收视(收听)率较低或视听率不易预测的节目,特意安排在两个较受欢迎的强势节目之间。
二、简答题
7. 简述广播剧的特点和历史沿革。
【答案】广播剧可以定义为是“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运用对白、独白、唱词等手法,以及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以加强气氛,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以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动作状态”。
(1)广播剧的特点有:
①广播剧是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综合艺术样式,主要运用语言、音乐和音响效果的组合,通过听众的想象产生各种情境,来表达剧中的内容。
②广播剧的生产周期较短,制作成本比较低廉,具有反映现实生活较快、贴近群众生活的特点。
③广播剧通过广播播出,覆盖面广,接收方式便利,几乎不受任何舞台、场地的限制。 ④对听众的文化程度以及关注程度要求都相对较低,有利于普及,群众性较强。
(2)广播剧的发展历程
广播剧这一广播文艺形式最初产生于英国,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BBC )播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广播剧一一《危险》(Danger )o
中国广播剧起步于1930年代。1933年1月20日,《中国无线电杂志》发表了中国第一部广播剧剧本《恐怖的回忆》。
1946年10月中旬,东北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广播剧《我们宁死不当亡国奴》; 同年年底,延吉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黎明前的黑暗》。
1950年2月7日,为纪念“_七”大罢工,中央电台播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
1961年到“文革”之前是中国广播剧继续发展并且逐步成熟的时期,出现了一批思想性比较强、艺术性也较高的优秀广播剧作品。
1978年以后,广播工作者进一步掌握了广播剧的创作规律,并且通过国际交往,开始吸收国外广播剧的特点,使中国广播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整个80年代是广播剧发展的黄金时期; 而进入90年代,山于新的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媒体的冲击,广播剧己不再是支撑广播文艺类节目的“半壁江山”,80年代广播剧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力如今已不复存在。
8.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答案】(1)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有:
①传播突破时空限制。这是广播电视区别于印刷媒介的共同优势所在。广播电视新闻在采集、制作过程中受时间空间限制大,在传播过程中受时间空间限制小。②抗灾害能力强。广播的抗灾害性体现为在战争、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情况下,广播以无线电波为载体的传播方式体现出特有的渗透力和穿透力。
③普及率高,群众性强。广播是一种对受众要求最低的媒体,表现在:收听广播时可“一心多用”,收听广播的费用较低,广播对受众的文化水平要求很低。
④广播新闻传播除了上述优势之外,也存在着一些的弱点:
由于广播的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而稍纵即逝的传播方式又使听众难有深层理解,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所认为的广播电视新闻难有深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2)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①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现场同步直播传播的是原生态的信息,从根本上免去了编码和译码过程,所以电视同步直播的噪音含量很小,是最接近事实的信息传播,电视新闻传播的信息损耗相较于其他媒体显得最小。
②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
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主要是指一种心理参与。
③电视在传播上同样有着广播所具备的弱点,如选择性差,稍纵即逝等。电视传播特有的弱点,即电视图像的浅显性和多义性。
9. 简述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答案】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日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